2024-2025学年(下)梧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

B. 《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C.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 《灯笼》一文作者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能否走向成熟的标志。

B.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C.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翡翠 浩劫 接踵而至 眼花缭乱

B.奠定 悠扬 纷至踏来 风雪载途

C.追溯 彷徨 阳奉阴违 轻歌曼舞

D.颠簸 家眷 草长莺飞 五彩斑斓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B. 看起来这几个骗子配合得天衣无缝,但还是被警察识破了他们的骗局。

C. 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D. 在学习上,我们不仅要听老师的,更要有自我思考的意识,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释)①宿:值夜。左省: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②掖坦: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③金钥:金锁,指开官门的锁钥声。④珂:马铃。⑤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诗人值夜班的时间和地点,既点题又写出了值夜班时的所见所闻。

B.颈联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第二天早晨耽误上朝的心情。

C.尾联交代了诗人值夜寝卧不能安(“不寝”)的原因:值夜时被宫门数次开启的声音吵得睡不着。

D.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的精神。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描绘生动传神,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

B.这首诗前四句写作者值夜班时的景色,后四句则侧重抒写心情。

C.诗歌以景色的变换表明时间的推移,在景色与时间的变换之中再现通宵不寐、坐以待旦的自我形象。

D.这首诗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③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回延安》)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在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上一致的句子是“   ”。 

②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现落花的生命将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生命的真正价值的句子是“   ”。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甲)这时,托普塔洛和保尔都已经勒不住战马了,他们迎着死神的魔爪,径直向机枪冲过去。军官朝保尔开了一枪,但是没有打中,子弹像一只麻雀,“嗖”的一声从他的脸旁飞了过去。那个军官被战马的胸脯撞出去老远,脑袋磕在石头上,仰面朝天倒下去就在这一刹那间,机枪迫不及待地发出了疯狂而粗野的狞笑声。托普塔洛就像被几十只大黄蜂蜇着似的,连人带马摔倒了。

(乙)这是工人党员积极分子小组在集会,保尔写信要求担负一点宣传工作,党委就把这个小组交给了他。保尔的日子就是这样度过的,保尔双手重新把住了舵轮,生活的巨轮几经周折,又朝着新的目的地驶去。他的目标是通过学习,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1)(甲)文描写了保尔所在的骑兵师与哪国军队交战的场景?

(2)(乙)文画线句子中的“通过文学”具体是指保尔创作了哪部作品?表现了保尔怎样的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悟空”探“妖”

①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它是一只非常勤奋的“猴子”,每天要绕地球飞行15圈,从不偷懒。

②“悟空”是我国第一颗主要用来探测暗物质的人造卫星。其实,它就是一台空间望远镜,担负着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任务。

③一般人听到“暗物质”会一脸茫然:这是什么“妖魔鬼怪”?为什么要寻找它?顾名思义,暗物质就是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不到的物质。天文学家在长期的观测研究中发现:许多星系中存在额外的、看不见的引力源,宇宙的总质量其实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量。他们据此推测,宇宙中应该还存在着一种“暗物质”。我们已知的各种物质基本上都要受电磁力的影响,要么吸收光,要么反射光,要么就自己发光;但暗物质不与光波发生作用,它对电磁力无动于衷,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

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暗物质的研究依然不明朗。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上。有这样隐形的庞然大物存在于宇宙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的确让科学家心痒难耐。而且,暗物质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科学家发现,所有发光物质提供的引力无法抵消星系内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因此推测,是暗物质在提供额外引力,以阻止星系解体。也就是说,没有暗物质就没有星系,也就没有人类。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粒子,暗物质很有可能开创前所未有的应用空间。

⑤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传说中的暗物质呢?“悟空”的任务,就是上天捕捉暗物质粒子碰撞湮灭时产生的高能电子。简单地说,“悟空”在观测中如果突然发现某一速度的电子射线数量变多了,但这又无法用现有理论来解释,那么这些电子射线很有可能是暗物质湮灭时产生的。

⑥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希望能够第一个观测到这部分电子射线,从而获取暗物质存在的证据。除“悟空”外,目前世界上用以探测暗物质的设备,还有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仪和美国宇航局的费米空间望远镜。而中国的“悟空”,是迄今为止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⑦2017年末,“悟空”工程团队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接下来的2018年,我们希望“悟空”不负众望,用火眼金睛找到更多线索,早日探到“妖”的真容。

1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上。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空”主要用来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B.“悟空”可以通过捕捉到的宇宙中的高能电子来探寻暗物质的踪迹。

C.暗物质不受电磁力的影响,所以不能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到。

D.与其他探测器相比,“悟空”性能更加杰出,已率先发现暗物质。

3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③段连用两个设问句,加强语气,引出对“悟空”探“妖”方式的具体说明。

B.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很有可能”表明探寻暗物质前景不容乐观,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含蓄。

C.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悟空”的任务、暗物质的特性、“悟空”探寻暗物质的方式及成果。

D.“悟空”是一颗人造卫星,“妖”指暗物质,以“‘悟空’探‘妖’”为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一个婚宴上,学生认出了他中学的老师,急忙走过去拉着老师的手激动地说:“老师,您好,您还认得我吗?”老师慈祥地看着他,歉意地说:“对不起,我实在是记不起来了。”学生说:“我就是当年在课堂上偷同学手表的那个学生。”老师依然摇头:“我真的不认得你了。”学生接着说:“当年,你让我们所有的人蒙上眼睛面对墙壁站着,然后您一个个搜查,当您从我的兜里拿出手表的一刻,我恐惧极了,以为您一定会严厉地批评我,我以后在同学面前再也抬不起头了,这将给我留下无法磨灭的耻辱和创伤……可是你把手表还给了同学,直到毕业再也没有提起,这使我非常感激,从此发奋学习。老师,我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师微微一笑说:“我怎么会记得你呢?为了同学之间能保持良好的关系,为了不影响我对班上每一个同学的印象,当时我也是蒙上了眼睛搜查的……”这个学生听完,眼泪夺眶而出,他把老师紧紧地拥抱在怀里,一句话也说不出……

(改编自头条文章)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②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