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guī) 归省(xǐng) 亢奋(kàng) 销声匿迹(nì)
B.怅惘(cháng) 农谚(yán)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连翘(qiào) 磅礴(bó) 夜深星阑(lán)
D.冗杂(rǒng) 晦暗(huì) 山麓(lù) 张灯结彩(cǎi)
2、下列句子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囿于语言的隔亥,洋人只能欣赏器乐。
B. 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来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
C. 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薇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
D. 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3、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为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150座级干线客机,C919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该句无语病)
B. 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和高度。(该句是单句)
C. 近年来,有不少当代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其中有不少出自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推拿”“红高粱”。(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D.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该文学常识表述无误)
4、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羁(jī)绊 蓦(mò)然 挂罥(juān) 强(qiáng)词夺理
B.缄(qiān)默 雉(zhì)鸡 突兀(wù) 挑拨离间(jiàn)
C.龟(jūn)裂 骈(pián)死 虔(qián)诚 纷至沓(tà)来
D.襁(qiáng)褓 漩(xuàn)涡 推搡(sāng) 怒不可遏(è)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从诗人的角度描述其所思所见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木受绳则直, 。
② ,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角色满天秋色里, 。
④ ,儿女共沾巾。
⑤《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句子是 , 。
⑥《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7、阅读下面四个选段,并回答问题。
【甲】
亲爱的A:我会再劝聪在琐屑小事上控制脾气,他在这方面太像我了,我屡屡提醒他别受我的坏习惯影响。父母的缺点与坏牌气应该作为孩子的借鉴,不然的话,人的性格就没有改善的指望了。
【乙】
有一天夜里,她劝你明天再练,你回答说,像你那样,我还会有成绩吗?对付人家的好意,用反批评的办法,自然不行。从这些小事情上推而广之,你我无意之间伤害人的事一定不大少,也难怪別人都说我们骄傲了。人们常常都会这样,对自己亲近的人更是。我有时也会。所以要反省啊。待人要谦和有礼,善解人意,知恩图报!
【丙】
这支协奏曲的三个乐章是一个整体,像一条静静的流水,流得那么自然流畅;第二乐章的境界特别恬静、和平;B已感到他不久于人世,但他已超临在生死之上,所唱的未来的理想世界的颂歌。
【丁】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1)上面选段中,A是____________(人名),B是____________(人名)。
(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傅雷与傅聪父子关系的建构给了你哪些启示?
8、阅读议论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④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⑤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⑥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⑦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⑧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⑨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⑩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做法不对,他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B.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即不重视实验。
C.第⑥⑦两段是并列关系,段落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表达。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2】第⑨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9、题目:追赶
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有了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
要求:①请以“追赶”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