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 ①其此之谓乎/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B.之 ①其此之谓乎/②大道之行也
C.故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D.长 ①教学相长也/②幼有所长
2、下面各句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这些制造假药的商贩们曾一度销声匿迹,待风声一过,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B.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C.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王明虚心好学,有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归省(shěng) 家眷(juàn) 冗杂(rǒng) 风雪载途(zài)
B.亢奋(kàng) 皎洁(jiǎo) 模样(mó) 不计其数(shù)
C.恐吓(hè) 地壳(qiào) 两栖(qī) 戛然而止(gá)
D.缄默(jiān) 狩猎(shòu) 雾霭(ǎi) 强词夺理(qiǎng)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迁徙(xǐ) 广厦(xià) 庇护(bì)
B.两鬓(bìn) 北冥(míng) 鲲鹏(kūn)
C.槽枥(lì) 奴隶(lì) 突兀(wù)
D.塘坳(ào) 翩翩(piān) 敕书(chì)
5、诗歌赏析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①渐漫漫。
雪沫乳花②浮午盏,蓼茸③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此词为苏轼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①洛,指洛河,源出安徽定远,北入淮河。②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根据提示填空。
(1)室中更无人,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
(4)“_______,______”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公使及其爪牙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蛮横嘴脸。
7、名著阅读: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傅雷是杰出的翻译家,译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法国作家 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都是第一位的。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保尔最爱读的书籍是《 》。主人公是在 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8、 社戏(节选)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⑤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⑥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⑦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没有空地呢……
⑧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⑨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⑩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⑪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⑫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⑬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⑭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请你阅读文本,完成下面的填空。
序号 | 事件 | “我”的心情 |
1 | ① | 轻松愉快、沉静自失 |
2 | 挤在船头想看铁头老生却只有小旦、小生 | ② |
3 | ③ | 害怕担心、扫兴生气 |
4 | 开船返航离开赵庄 | ④ |
【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你以选文中的第②段为例,具体分析本段中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各自有什么作用?
【3】请你下面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路上,你是否有过困惑要向父母倾诉,有喜悦要与父母分享,有感动想要要表达而苦于开不了口,经历了挫折想要求助而错失机会……
请你敞开心扉,选择最想表达的一点,请以“一封家书”为题,用书信的形式与父母交流。
要求:①500字以上。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