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中卫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   此之谓乎/②货恶弃于地也

B.之   ①其此谓乎/②大道行也

C.故   曰:教学相长也/②人不独亲其亲

D.长   ①教学相也/②幼有所

2、下面各句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这些制造假药的商贩们曾一度销声匿迹,待风声一过,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B.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C.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王明虚心好学,有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shěng) 家juàn)   杂(rǒng) 风雪途(zài)

B.奋(kàng)   洁(jiǎo)   样()   不计其shù

C.)   地qiào)   两然而止(

D.默(jiān)   猎(shòu)   雾ǎi词夺理(qiǎng)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xǐ)   广(xià) (bì)

B.(bìn) (míng) (kūn)

C.(lì) (lì) (wù)

D.(ào)   (piān) (chì)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诗歌赏析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此词为苏轼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①洛,指洛河,源出安徽定远,北入淮河。②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填空。

(1)室中更无人,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

(4)“_____________”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公使及其爪牙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蛮横嘴脸。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傅雷是杰出的翻译家,译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法国作家 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都是第一位的。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保尔最爱读的书籍是《 》。主人公是在 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社戏(节选)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⑤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⑥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⑦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没有空地呢……

⑧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⑨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⑩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请你阅读文本,完成下面的填空。

序号

事件

“我”的心情

1

轻松愉快、沉静自失

2

挤在船头想看铁头老生却只有小旦、小生

3

害怕担心、扫兴生气

4

开船返航离开赵庄

 

 

 

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你以选文中的第②段为例,具体分析本段中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各自有什么作用?

3请你下面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路上,你是否有过困惑要向父母倾诉,有喜悦要与父母分享,有感动想要要表达而苦于开不了口,经历了挫折想要求助而错失机会……

请你敞开心扉,选择最想表达的一点,请以“一封家书”为题,用书信的形式与父母交流。

要求:①500字以上。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