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金华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陶渊明)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柳宗元)

溪流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冥有鱼》)

当它发怒飞翔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2、班里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课代表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中庭地白树柄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A.①④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鲁迅以此为素材创作散文名篇《社戏》,文中塑造了双喜、闰土、阿发等农家少年的形象。

B.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和“赋、比、兴”,赋比兴是《关雎》 《蒹葭》诗歌中主要的艺术手法。

C.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D.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第四封“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中说,国家是一种有机体,所以“整顿中国,由中央而地方的改革,和由地方而中央的改革须得同时并进”。

4、下列对文学名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把松毛虫和人类团结、和睦相处的特征巧妙结合。比如,松毛虫即使走错了路,他们也会很平静,和平相处,团结吐丝结网。

B.《傅雷家书》中的傅雷先生是一个慈爱、尽责的父亲,在儿子(傅聪)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

C.《骆驼祥子》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起三落,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因痴迷进步书籍《牛虻》而被火舌烧焦头发,表现出了他忘我的进取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1)柳宗元二十六岁入仕,一生二十一年的仕宦生涯竟有十四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2)坐:徒然

【1】首联起句直写梅花,一个“发”字极富神韵,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请结合诗歌的最后两联,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理解文意,按要求默写原句。

(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渔人“欲穷其林”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从下列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     《朝花夕拾》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冰雪精灵——雾凇

张敏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松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装窃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恩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松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枝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的雾松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百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和识》,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二段引用诗词,是运用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文采。

B. 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所以要形成雾凇不能有风。

C. 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所以结构疏松。

D. 雾凇的形成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据测”能否删除?请说明原因。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与________相遇之后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