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海东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每组词语字形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诬蔑  悲愤  喧嚣  探察  不知所措  格物致知

B.抉择  狡辩  堕落  浩劫  不修边副  自圆其说

C.告诫  驰骋  漩涡  演绎  震耳欲聋  目眩神迷

D.棱角  寒噤  浮躁  抚植  风云变幻  轻歌漫舞

2、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此次疫情,有100多名呼吸治疗师驰援湖北投入战斗,在中国驰援意大利的医疗队伍中,也不乏呼吸师的身影。

②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呼吸治疗师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③今年3月3日,在人社部向社会发布16个新职业中,呼吸治疗师位列其中。

④呼吸治疗师是当前不断涌现的新职业的一个缩影,是医疗行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不断细化的直接体现。

⑤这一职业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在中国,这一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A.④⑤③②① B.③②①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④③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从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B.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核弹从此他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C. 一提起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D. 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离别是古诗中常见的主题。这首诗和大多数送别诗在情感基调上有何不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体现了卖炭翁卖炭路途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中,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导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_____________(姓名)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六月。

(2)《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浒传》中高太尉设下借刀杀人计,让林冲误入白虎堂陷入绝境逼上梁山,《三国演义》中,______(人名)巧施此计,利用_______(人名)盗书,借曹操之手杀了蔡瑁、张允。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戏》(前文)

①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②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③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④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我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⑤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⑥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出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⑦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候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⑧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⑨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⑩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好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那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课文由此开始)

【1】本文是社戏原文的开头部分,写“我”成年后两次看戏的经历,联系课文那次看社戏的过程,请指出这几次看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提示: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

(2)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开了他的右半身了。(从炼字和词性角度赏析)

【3】《社戏》选入中学教材后删去了“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阅读这些删去的文字再联系教材内容,思考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我终于战胜了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