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杭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叹为观止”和“瞠目结舌”都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汉语表意十分丰富,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垂髫”也指“儿童”,“夫妻”又称“伉俪”, “汗青”也指“史册”等。

C.“妙手丹青”“插科打诨”“行百里者半九十”都和戏曲有关。

D.“赏”字是形声字,上下结构,上形下声。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B.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杜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社戏》选自小说集《彷徨》,文中能连翻四十八个跟头的铁头老生属于戏曲四行当中的角色。

D.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为新文学运动奠定了基石。

4、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良久,我们终于(   )到,眼前的(   )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   )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

A. 感悟 绚烂 变幻   B. 领悟 绚丽 变换

C. 感悟 绚丽 变幻   D. 领悟 绚烂 变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送别诗,“望”字将离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写景气势宏伟。

B. 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 尾联承上作结: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不会面临“歧路”而泣下沾巾。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3)《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6)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

(7)杜甫心系天下苍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唯愿人民安居乐业。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请参照示例,为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配上文字,要求结合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描写性语言表述画图。

示例:图1

配文字:出了西直门,连一辆车、一个行人也没遇上,祥子知道事情要坏。他刚要抄土路走,就连车带人被十来个乱军捉了去!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抗击疫情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引发全球关注。作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的最初宿主,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蝙蝠因其超强的病毒携带能力被再次推到公众面前。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建立的全球蝙蝠病毒数据库显示,在全球69个国家,科学家已在近200 种蝙蝠身上发現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包括从蝙蝠身上最近新发现的200多种冠状病毒。蝙蝠无疑是最大的病毒库之一。

为什么蝙蝠会成为天然的超级病毒库?科学家推测蝙蝠种类多,喜欢群居,寿命长,而且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活动范围广,易于传播病毒。更关键的是大多数病毒并不能对蝙蝠造成致命损伤,甚至不会引发轻度症状,而这些病毒一旦感染动物或人类,则会引发致命性人畜共患病。而蝙蝠对大多数病毒易感又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可能与它们飞行能力以及特殊的免疫系统有关。

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类似“发烧”,可抑制病毒的复制。

同时,蝙蝠进化出了一些特殊的免疫机制,表现出较强的免疫耐受力。2018年5月,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细胞》杂志上报道称,他们在对一种埃及蝙蝠基因组测序后发现,这些蝙蝠免疫系统中先天性免疫反应被削弱,只会对入侵病毒采取较为温和的免疫反应,从而不会表现出强烈的免疫病理,并推测蝙蝠体内存在抑制性免疫反应,导致对病毒耐受力增强,可能是蝙蝠的主要抗病毒防御策略。加强蝙蝠携带和传播病毒的机制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蝙蝠病毒引发的人畜共患病至关重要。不过,目前关于蝙蝠对病毒耐受力的机理并没有形成定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

当然,蝙蝠具有超强携带病毒能力,只是物种进化的自然选择结果,并非蝙蝠的过错。蝙蝠一般也不会直接将病毒传播给人类,而是先传播一些与之接触的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竹鼠等,通过这些病毒的中间宿主,最终才会传播到人类身上。2002 年的 SARS 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能给我们的一个教训,就是不要去打扰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更不要把这些野生动物当成盘中餐,这或许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

(选自《蝙蝠,地球上的超级病毒库》,有删改)

材料二:

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新型冠状病毒进化来源,该病毒基因序列与2002 年流行的 SARS 冠状病毒和2012 年流行的 MERS 冠状病毒存在较大差异,相似性分别只有约70%和约40%,而且病毒传播所依赖的S蛋白变异较大,但是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结构与人细胞上的关键受体非常匹配,显示其具有较强的对人感染能力;另外,新型冠状病毒与来源于蝙蝠的其他冠状病毒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研究人员推测蝙蝠也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节选自《腾讯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发展,公众对身边野生动物的担忧和关注度也不断升温。

近日,上海市绿化市容热线闵行平台就接到了市民这样一个电话:“哎呀,我家里出现了蝙蝠,怎么办呀?会不会传染病毒呀?”接到电话后,闵行区野保站联合镇野保部门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置。从新闻里得知,这个春节,上海市野保部门很忙碌。仅仅在正月初十这天里,闵行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就出动了6次,都是上门驱赶居民在家庭周边见到的越冬蝙蝠。

看到蝙蝠就一味地恐慌,在目前的疫情阴云下,这或许是很多人共同的担忧。在王放看来,“实际上蝙蝠和蝙蝠之间的形态、习性差异简直天上地下,是否携带病毒、携带什么种类的病毒也天差地别。”

上海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给出建议:“蝙蝠正处在冬眠期,不去惊扰是最好的。”

(节选自《中国环境新闻》)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蝙幅是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最初宿主。

B.全球69个国家,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

C.目前关于蝙蝠对病毒耐受力的机理并没有形成定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

D.新型冠状病毒与来源于蝙蝠的其他冠状病毒相似,蝙蝠也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2结合材料相关内容,说说蝙蝠为何拥有强大的病毒传播能力?大多数病毒为何不能对蝙蝠造成致命损伤,甚至不会引发轻度症状?

3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针对材料三中上海市民的担忧,请你结合选文相关内容给予解答,并对“驱赶越冬蝙蝠”的行为加以评价。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XX代替。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无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勇赴险境,共同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长城。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冒险逆行,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向疫区,还有许多仁人志士慷慨解囊……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市民,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科学防治,忘我奋战,终于控制住了疫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