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信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光荣”“正确”“懦弱”“友谊”这个词词性相同。

B. “讲解语法”“制造飞机”“种植玉米”“追歼敌人”这几个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句子的主千是“实践是标准”。

D.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随后,这种省钱、安全、有效的虚拟方法被推广到各行各业中。

②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便开始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培训宇航员。

③它始于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

④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更是大步走进工业、建筑设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各方面,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⑤例如,克莱斯勒公司1998年初便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某两种新型车上取得突破,首次使设计的新车直接从计算机屏幕投入生产线,也就是说完全省略了中间的试生产过程。

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A.②③①⑤④⑥ B.⑥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⑥③②①⑤④

3、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是

B.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C.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等:等同,一样.

D.才美不外见 外见:外面看不见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草甸   宣哗   闸口 B.砚池   矗立   翡翠

C.硕大   驿道   斑阑 D.蜿蜓   掌故   目玄神迷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默写。

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⑤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敢随俗的高洁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以下是某班的《傅雷家书》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问题与理解

选择性阅读

(1)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节选自1954年8月16日晚书信)

(2)惟其我对你要求严格,终不至于骄纵你——你该记得罗马尼亚三奖初宣布时你的愤懑心理,可见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

(节选自1955年3月20日书信)

(3)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

(节选自1955年3月27日书信)

结合这三则材料,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答:(1)___

评价性阅读

傅雷好友楼适夷有一次带了傅聪到豫园去玩,给他买了一支较好的儿童金笔,不料一回家被傅雷发现没收,说小孩子怎么能用那样的好笔,害得孩子伤心地哭了一场。楼适夷对此事如此评价:“我事后才知道这场风波,心里觉得非常抱歉,对傅雷那样管束孩子的方法,却是很不以为然的。”

结合《傅雷家书》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傅雷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答:(2)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敲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他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晴地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⑪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⑫“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⑬“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的头,频频颔首。

⑭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棱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⑮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儿,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⑯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⑰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冬天过完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查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红的。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⑲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的?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⑳“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胃口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捡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4第⑩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