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攀枝花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一共305篇,也称“诗三百”,包括赋、比、兴三部分。

B.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C. 竺可桢,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D.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B.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C.2019年,我们湖北上半年干旱,天上几个月不下雨;下半年又阴冷,人们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年尾又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机……各种困难接踵而至

D.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xìn) 难(jié) 如法制(pào)  出类拔cuì

B.驿道 () 追然而止()  息万变(shùn

C.零(diāo) 仁(tóng) 怒不可è) 目神迷(xuàn

D.洁(jiǎo) 静(tián) 挑拨离jiān) 大风景(shā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háo) B.卷我屋上三(chóng)茅

C.何时眼前突()见此屋 D.手把文书口称(shù)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萋萋”和“萧萧”都和“草木”有关。“萋萋”是形容词在诗中表示“芦苇”的茂盛;“萧萧”是拟声词形容风吹草木所发出的声音,在诗中形容的是马嘶叫声。

B.“班”是会意字,古字形像以刀分玉,意为将玉一分为二,引申为“分离”。“班马”指离群的马,诗中借马的嘶鸣不忍离别来衬托人的惜别之情。

C.“白露为霜”到“白露为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两首诗都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离别的气氛。《蒹葭》借助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送友人》借落日依恋大地表现与友人的难舍难分。

【2】“浮云”是古诗词中重要的文化意象,比如(示例)“浮云游子意”中“浮云”中“浮” 有飘浮、飘动之意,这里象征游子行踪不定。“浮云”还有哪些文化意象呢?请选择“链接材料”中一句古诗词仿照示例的格式进行探究。

【链接材料】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②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③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④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按原文填空。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阅读《水浒传》,任选一题回答。

①《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从鲁智深、武松、林冲、花荣、戴宗等五人中选出两位,说说他们走上梁山的原因。

②《水浒传》中出现过的女性大约有76位,具体展开描写的有47人。论年龄,有年逾花甲的老妪,也有豆蔻年华的少女;论地位,有身居庙堂之上的贵夫人,也有沦落天涯、挣扎于水火之中的薄命女;论身世,她们出身各异,经历迥然;论性格,异彩纷呈,各具千秋。作者描写这些女性形象,虽然用墨浓淡有别,但都同样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印象。请从下列专题中选择一个进行探究,写出探究所得。

专题一:作者歌颂赞美的女性。

专题二:作者揭露批判的女性

专题三:作者寄予同情的女性。

我选________________   我的探究所得:______________

2)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任选一题回答。

有一天,保尔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从发烧到现在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他觉得热度要比往常高得多。

那吮吸着筑路队的血液的伤寒病,现在又向保尔本人进攻了。但是他的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它,一连五天他都挣扎着从那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了起来,跟别人一道去出工。但是不管是那件暖和的皮短大衣也好,或是朱赫来送给他的那双现在已经套在生了冻疮的脚上的毡靴也好,都救不了他了。

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着他的胸口,他的上下牙碰得直响,两眼发黑,他觉得树木就像旋转着的木马似的。他好容易才走到车站……只觉得头一晕,就栽倒在地上。积雪冰着他那灼热的脸,他觉得挺舒服。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分第2节)

①人们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分第2节称之为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请结合以上选段内容,分析其中的原因。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请结合整本书阅读,探究一下自传与自传体小说的区别。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情,让我读懂了中国

李月亮

①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网的消息,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3月27日00时10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超50万例。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我想谈谈疫情至今,自己内心的一些变化和感受。

(一)

②我们的人民是最好的。

③政府一声令下,不管是老家村上的父老,还是城里小区的居民,都集体禁足,就连地头蛇和上访户,都乖乖待在家里,秀起了美食。我有个做自媒的朋友,在意大利留学,如今仍禁足在意大利疫情重灾区——博洛尼亚市。据他所见所闻,意大利疫情这么严重,但公交还在运行,酒店还在聚会,戴口罩的人还不是很多,不听政府指令偷偷溜出家门乱逛的人,大有人在。不独独是意大利。西班牙有位一线医生,看到本国居民到处聚会,牵着狗四处溜达,而她已经连续工作10个小时没有休息时,忍不住在镜头前恸哭,呼吁全国人民:灾难来了,求求你们不要外出了。疫情面前,服从指挥和命令,不给病毒传染机会,在这一点上,再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中国人,如此团结一致。

④不过春节,放弃社交,不做生意,冲上一线,心甘情愿陪这个国和更多家,一起挺过劫难。这就是中国人的群像。

(二)

⑤有一种援助,叫中国援助。

⑥从个体到群体,从百姓到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处处都流消着善意、温暖和慈悲。

⑦哪怕,某些如今有求于我们的国家,之前还嘲笑过我们,联合别的国家欺负过我们,我们也暂且将恩怨放一边。派出一支支救援队,奔赴那些医疗脆弱、感染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带去的,还有中国人加班加点生产的防护服、口罩和药品。我们的国宝级专家——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很多人,顶着黑眼圈,仍抖数精神,开视频会议,和多国专家分享经验和教训。我们国家的人民,在新闻上看到别国的疫情时,纷纷留言加油啊,一定会好起来的……

⑧中国人不好记仇吗?中国人太好欺负吗?不是的。是遭受过太多苦难,历经过太多欺凌,承受了太多不公后,中国人才对这个地球上的所有不幸,都感同身受。是这场疫情,让我们更懂得:中华民族的集体气质里,最迷人的部分,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更是________,________。

(三)

⑨我们的科学家是国宝功臣,当被长情厚待。

⑩7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赶赴武汉,来到一线。2月15日,他胆囊炎发作,拖了几天后还是动了手术,医生让他卧床休息,他躺了一个星期就出院,再次投入到抗疫一线。他说,那么多医护都在和时间赛跑,他无法心安理得地养病。

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84岁的钟南山院士,拿着那张广州开往武汉的无座车票,坐在高铁餐车内闭目养神的样子;看到了72岁的李兰娟院士,和团队人员一起守在一线,脱下防护服后,微笑脸庞上那道深深的裂痕;我们也看到,在人群中发声的张文宏主任,每一次出现都顶着黑眼圈,侃侃而谈……

危急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大灾之下,可见国士无双。

我们要感谢这一群又一群具有专业精神和悲悯情怀的科学家们,他们不仅挽救了一个民族,而且重塑了一代人的三观:强大而无畏的中国,不可能建立在泡沫和娱乐之上,而是需要一代又代这样的实干家。

(四)

作为中国人,我们历时两个多月,挺过灾难后,也在劫后余生里,对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生活的这个国家、诞生的这个民族、身处的这个群体、遇见的那些英雄,有了不一样的情感和认知,让我们在疼痛中,再次确认归属感。

鲁迅先生说: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她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我们不欢迎灾难。但这场灾难,真的让我们前所未有地读懂中国,接近国魂,理直气壮地,当一个无畏无惧的中国人。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过春节,放弃社交,不做生意,冲上一线”是中国人民支持抗疫做法中的一部分,作者只列举这几种做法,是因为它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B.第二部分(5~8段)中,作者赞美中华民族的集体气质,但不赞同我们给那些欺负过我们的国家施以援助。

C.在第三部分(10、11)段中,作者列举了四位抗疫英雄,详写了张伯礼院士,略写了钟南山、李兰娟和张文宏。详略得当,安排合理。

D.文章结尾,作者呼吁读者在疫情中感悟国魂,当一个无畏无惧的中国人。

【2】围绕“疫情”,作者“读懂”了几个方面的问题?请你概括出来。

【3】根据你对文章第(二)部分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⑧段横线上补写两个成语。

【4】第③段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突出表现疫情期间“中国人的团结一致”的?请你结合文本说一说。

【5】文章最后一段引用鲁迅先生的话:“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她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遇见

文题二: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请以“重拾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