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翘首(qiào) 氛围(fèn) 惬意(qiè) 明眸善睐(lài)
B. 恣睢(zì) 褴褛(lǎn) 拮据(jù) 探骊得珠(lí)
C. 俨然(yǎn) 隽永(juàn) 婆娑(suō) 纷至沓来(tà)
D. 裸露(lòu) 纤细(qiān) 阴晦(huì) 玲珑剔透(tī)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谪到湖南柳州后,常常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景,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为其中之一。
C.《桃花源记》为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创作。他在文中虚构出一个与污浊的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我们常用的“世外桃源”一词即来源于此。
D.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其中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就是采用了这种说明顺序。
3、下列对《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
B.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情色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
D.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活动。
C.随着十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D.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颔联、颈联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现钱塘湖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6、诗文名句积累。
(1)阡陌交通,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_________,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_________。(《关雎》)
(5)蒹葭苍苍,________。(《蒹葭》)
(6)青青子衿,_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__?(《子衿》)
(7)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 (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 ”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阅读了《傅雷家书》,你能看出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除了血肉相连的父子关系,还是什么关系?(提示:至少写出两种关系)
(2)
这时,郊外海滨公园里那一幕情景又浮现在保尔的脑海里,他不停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的束缚,为了早日归队,为了使你活得有价值,你是不是尽力了?”他每次都自信地回答:“是的,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又过去了好多天,就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跟儿子一样激动的母亲兴冲冲地奔进屋子,扯着嗓子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保尔为“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价值”做了什么事?列宁格勒的来信上说了什么,让他们如此激动?
8、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各题。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地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生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请简述文章的说明思路。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选取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并联系本文分析其作用。
【3】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优班”。
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
9、作文
请以“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