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宜昌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选择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ǎi)  正(jiū)  默(xián)  迁

B.注()  回(chè)  泽(zhǎo)  合(

C.)  料()   蹼)    漫(

D.闹(xuān) 稀shū)  繁(bīn)   偶ěr

2、下列选项中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韶关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韶关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

3、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不仅点明了游览的地点和次数,也引出下文对两次观看壶口瀑布情形的叙述。

B.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充分调动了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描写壶口瀑布。

C.文中写“黑猪掉进深沟”一事,是为了正面描写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

D.文中的壶口瀑布,兼有水的各种形态,兼容人的各种感情,象征着各种人性。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C.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车匪行劫,许多乘客怒不可遏,挺身和车匪搏斗。

D.比亚迪耗时5年研发出全新设计的跨座式单轨“云轨”产品,一经落地,订单纷至沓来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的形式。

2这六小节主要写________

3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4“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________

5“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的关系。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原句。

①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④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⑦《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____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外国长篇小说,《傅雷家书》是多篇书信汇编,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母亲的明灯

邹凤岭

①夜深人静时,我常会点亮母亲的那盏灯,聆听火焰哔哔剥剥的微音,一如听着亲人的细语。

②那天,下起了细雨,乡村提前降下了夜色。我站在泥土垒成的屋子木门边,眺望旷野。母亲离家已经三天了。每个夜晚,我总是站在大门前,望向那条通往远方的路,盼着那盏灯火的出现。母亲是村子里唯一经常提灯走夜路的人。

③那是半个多世纪前,乡村缺医少药,十里八乡才有一家诊所。加之交通不便,村上人家贫穷,人们有个伤风头疼什么的,就只能在床上躺着,依靠自身的抵抗力挺过去。妇女生孩子,也只能在家里,那是“儿奔生,娘奔死”的过程。母亲用她自学的助产术为乡亲们服务,一生中接生了婴儿无数,全都母子平安,创造出了她的人生奇迹。

④一次偶然发生的事,让母亲成了乡村接生婆。在她30岁那年,日本鬼子“扫荡”进村,乡亲们躲进了茂密的芦苇荡。因受到惊吓,加之用力奔跑,邻居家的姐妹即将生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母亲自告奋勇助产接生,孕妇顺利产下了一对双胞胎。打那以后,左邻右舍有人家媳妇临产了就请母亲去帮忙,母亲成了方圆数里唯一的乡村接生婆。

⑤在乡村,助产是件艰难的事。尤其在水乡,村民住地分散,出门都是小田埂连着独木桥的路,母亲裹一双小脚,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可以想见其艰难。然而即使是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人家媳妇临产了上门求助,母亲也总是毫不迟疑,提着一盏油灯,踏着泥泞小道,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产妇家。

⑥这一次,母亲外出助产接生,一去就是三天。我去上学,走过金家庄时,村上人家正庆贺喜得男丁,准备举行新生儿“洗澡礼”。走在老巷上,听得婶婶们议论:“大喜啊,生了个大胖小子。”“是啊,多亏了接生婆,母子得平安。”

⑦在那个年代,乡村里不通电,都用油灯照明。多少个夜晚,我一觉醒来,还能看到母亲挑着豆粒大的油灯,聚精会神地绣虎头鞋。红色的鞋面,金色丝线绣成的虎头图案,栩栩如生。在新生儿的“洗澡礼”上,母亲总会送上她亲手做的虎头鞋。婴儿穿上了这鞋,美好的祝福洋溢了一屋子。

⑧多年后,仍时常见母亲精心擦拭、轻轻抚摸那盏油灯。母亲说,赶走了侵略者,成立了新中国,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70年来,家乡巨变,村上办起了合作医疗,建起了乡镇卫生院。现如今,乡村人家生孩子,都进了市里的三甲医院,医疗保障有了极大提高。时代变了,母亲老了,不用再做乡村接生婆了。

⑨一天,镇卫生院派人把母亲接走,请她给医护人员上了一堂课。母亲的提灯作为历史的见证物,高高地悬挂在会场讲台的正中央。

⑩思念母亲,便会想起那盏灯。我常常想,在寂寞的长夜里,有一盏明灯在,就不会迷路。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05月04日)

1选文以“母亲的明灯”为题,有什么好处?

2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3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4结合选文,分析第⑩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我微笑着走近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55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