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云浮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piān)  裂(jūn) 战)   猎(shǒu

B.难(jié蜍(chán)   皱(zhě) 怅wǎng

C.默(qiān   辈(xíng    

D.shěng)  砂) 腐shíqiāng)然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凡事要把握好“度”,既要有洞明练达的智慧。“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把握好“度”,是学问,是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如是也。

①这种智慧是人的学问、实践、天赋、悟性等综合素质的体现

②这种智慧是在实际生活遇到的挫折中积淀和磨炼出来的

③它没有秘诀,是说不出、写不来的

④是反思失败中悟出来的

⑤是苦难对人的回报

A.③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③②①⑤④ D.④⑤②①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B. 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 《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程。

D.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

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运用________描写,通过“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深刻表现了卖炭翁极其困苦的生活处境。“______”二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表达了对人物的深切同情。

【2】这首诗真实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诗歌典型地体现了________风格特点;诗歌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完整,语言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

这些,我在留学时代是极主意的;否则我对你们也不会从小管这管那的,在各种礼节、仪态方面跟你们烦了。但希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美、更受人喜欢。

(1)选文中你“你“是指(   ),当时在(  )留学。试用一句话评价《傅雷家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本以及对《傅雷家书》整本书的阅读,谈谈怎样才能成为傅雷所希望的有教养的青年?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课内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4为什么“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文题:一封家书。

要求:①请以书信的形式作文。②全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