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泰安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制(páo   犬牙互(chā 手旁观(xiù

B.miè 难(jié   销声迹(   天衣无fèng

C.wǎng   锁(jiā   离间(   词夺理(qiǎng

D.然(zhòu   顶(qióng   怒不可   而至(zhǒ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家最多的一次盛会。

B.读《望岳》一诗,只有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每当看到学生获得进步时,我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愉快与满足。

D.为了防止交通不陷入混乱,在重大节日期间,一些大城市会出动武警来维持交通秩序。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瓦翁以85岁高龄尚能倾力读书,即便如陶渊明所说读书不求甚解,也值得敬佩。

B.24户贫困群众激动地接过新房钥匙喜迁新居,大家随声附和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感谢党的好政策,圆了俺们的迁居梦!”

C.直到民警将陈某带到反电诈中心,她才恍然大悟,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差点就落入了骗子的腰包。

D.他总是担心同伴因路太远不能及时赶来,真是杞人忧天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理解《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填空。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诗经·周南》)

(4)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蒹葭《诗经·秦风》)

(5)________________ ,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6)_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7)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贫贱之知不可忘,_______________ 。(《后汉书·宋弘传》)

(9)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尚书·旅獒)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哪一项不正确_______

A.《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式作品,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书中傅雷通过日记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B.《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对待生活。“赤子之心”是其贯穿的精神,也是傅雷做人的出发点与立足点。

C.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常用大量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等,表现出他对儿子在艺术道路上成长的关注。

D.傅雷夫妇的骨灰安葬在他们的家乡——上海浦东,而墓碑的正面则镌刻着《傅雷家书》中的名言: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2)《傅雷家书》中傅雷与儿子__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3)《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书中傅雷针对儿子遇到的不同情况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请选择下面的一种情况结合书中内容谈一谈。

①遇到挫折时 ②取得成绩时 ③决定不妥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皱纹里绽出的花

宁新路

①在孩子的心中,母亲的脸是最富内涵、最为生动的。那纵横交错的沟壑是岁月的印记,那曲曲折折的皱纹是爱的线谱,那失去光泽的肌肤是没有养分的土地。我真正认真地看母亲的脸,被母亲的脸触动心灵,源于一次赏花。

②那是多年前一次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与哀伤。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可它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与它绽放出的鲜嫩、水灵、娇艳的花朵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相信它那干瘪甚至显得有些丑陋的母体,竟能生出这般亮丽的花朵。令箭荷花的母体奋不顾身怒放出了自己的花儿,全不在乎自己的美丑,好像它为了花儿的美丽而甘愿牺牲自己。哦,这就是母亲的情怀!

③我由此端详起了母亲的脸。母亲那时50 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尤其是她嘴角那左右三道皱纹,稍远看,就像三根画上去的胡子,有点滑稽。我开玩笑地对母亲说:“妈很像只长胡子的老猫。”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这一笑,皱纹显得更深了。

④其实母亲的脸在年轻时就皱纹纵横了。家里有一张母亲的半身照,那是在她不到30岁时照的。 母亲不丑,而且30 岁是一个女人芳华吐艳的年龄,可作为6个孩子的母亲,那时她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她满脸的皱纹,是随着乳汁被孩子吸干的,是被岁月的风沙吹打雕刻的。

⑤我们姐弟6人都赶上了那个饥荒和贫困的时代。我刚出生时,家里已无粮下肚,只靠白菜根充饥度日。本就极度瘦弱的母亲,生我后又得不到营养补充,没有奶水喂我,人还浮肿了起来。为了不让我和哥哥姐姐饿死,她拖着病体从亲戚那儿弄来一点小米,藏在隐秘的地方,每餐撒调料似 的捏几小撮放在菜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

⑥尽管米比珍珠还要贵重,但母亲总是单独给我煮一碗粥,以粥代奶。这粥“奶”,她舍不得吃一口。父亲说,那时候我人小胃口大,能吃,就属我身体好,小猪娃似的胖乎乎、圆润润;全家浮肿得最厉害的人就属母亲了。3 年自然灾害熬过去,母亲老了一大截,身体也更差了。从她生我3年后的照片看,母亲比之前衰老了十多岁。

⑦孩子多,累的是父亲,更累的是母亲。父母不认字,但他们深知养孩子的责任,要让孩子们成为有文化的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家乡,这个愿望是非常高大上的。

⑧为实现这个愿望,父母亲拖着病体日夜劳作抚养我们,让我们兄弟姐妹6个都上了学。后来,因家里极度贫穷,除了姐姐主动辍学充当了母亲的帮手外,我们兄妹5人都上了学,也读到了大学。村里常有人夸我母亲:“杨菊英你真行,宁可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念书!”

⑨母亲的皱纹成了我的伤痛,也许是我对母亲的艰辛理解得太深,我总怕端详她的脸,那日渐粗深的皱纹,让我看一眼就酸楚落泪。偶尔瞅那“沟壑”,我努力寻找答案:这纵横交错的道道皱纹,哪一道是因为我而被“刻”上去的?哪一道是因我吮吸她的乳汁而干枯的?我这样联想母亲的皱纹,除了痛楚,便是愧疚。

⑩皱纹是生命燃烧后的残留,母亲脸上这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残留”,难道在摧灭她的生命之灯?每当这样想,总让我揪心伤痛。81岁的母亲重病后,蚯蚓般的皱纹由深变硬,看一眼就让人 心如刀绞,我怕这无情的皱纹把母亲带走。

⑪如今,母亲已离我远去,留在我心里的是那张笑起来满是皱纹的脸,那一道道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和牵挂,让我每忆起来,心中如划开了道道伤口,那伤口处又绽出爱的花朵。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语言形象生动,感情真挚。

B.作者的母亲是中国千千万万含辛茹苦、大爱无疆的母亲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C.父母最大的愿望是让孩子们成为有文化的人,他们日夜操劳终于让我们兄弟姐妹六个都上了大学。

D.母亲的皱纹里包含着养育子女的艰辛和甘愿牺牲自己的情怀。

2第②段写“我”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和哀伤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3第⑨段“母亲的皱纹成了我的伤痛”,从全文看,导致我伤痛的有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表达的效果。)

(2)每餐撒调料似的几小撮放在菜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赏析加点字)

5文章以“皱纹里绽出的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要求:

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抄袭、套作给分为10分以下。如果抄袭前面阅读材料,为0分。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