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省曲靖市初二上学期一检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的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我们教室里的空气的总质量都是一样的

2、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2km/h

B.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5m

C.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为40℃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3、如何测量田地对于古代农业生活来说至关重要,于是古人发明了以步为依据的测量方法。先秦时商鞅规定“举足为跬,倍跬为步”,即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  )

A.1mm

B.1cm

C.1m

D.1km

4、如图所示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利用光学知识一致的是(       

A.变幻的“手影”

B.钢笔错位

C.雨后彩虹

D.牙医用平面镜检查牙齿

5、小王将一个橘子和两个鸡蛋分别放在已调平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天平恰好再次平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出这个橘子的质量约为(  )

A.

B.

C.

D.

6、如图所示,2023年4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7星发射升空。火箭发射的过程中,尾焰会产生高速、高温气流猛烈冲击发射台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声音强度达到150分贝,喷水降噪系统则迅速在20秒钟内喷射出400吨水,利用水分子吸收声波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是由火箭箭身振动产生的

B.声音强度达到150分贝是指响度大

C.轰鸣声是频率高于20Hz的超声波

D.喷水降噪系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D.“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8、在探究红外线是否具有与可见光相同的传播规律时,小明利用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器和电视机等器材,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用烟雾显示红外线传播路径,探究红外线在空气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B.用遥控器隔着透明玻璃控制电视机,探究红外线能否穿过透明物体

C.用遥控器隔着纸板控制电视机,探究红外线能否穿过不透明物体

D.用遥控器对着平面镜发出红外线,观察能否控制电视机,探究平面镜能否反射红外线

9、喀什东湖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图,坐落在湖中心的城市规划展览馆水影相应,关于水中倒影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漫反射形成

B.光的折射形成

C.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D.光的镜面反射形成

10、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值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2m~1.5m之间

B.一张纸的厚度大约在1.0nm~1.5nm 之间

C.汽车在市区运行的平均速度大约在100km/h~150km/h之间

D.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 1.1m/s~1.3m/s 之间

11、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运动的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一直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在运动了1.5km处相遇

C.前5min内,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相遇一次

12、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ρρ

B.ρρ

C.若V=V,则mm

D.若m=m,则VV

13、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力。如图所示的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

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14、如图所示,是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1:2

B.2:1

C.4:1

D.8:1

15、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能量

B.“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白日不到处”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C.“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远树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的

D.“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17、下面有关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力的三要素相同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C.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18、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19、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当水的温度从8℃降低至2℃的过程中水的密度(     

A.先变小后变大

B.保持不变

C.一直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20、下列例子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附近的烛焰会不断摇晃

21、如图所示的st图像中,能够反映物体竖直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可能是甲

B.一定是乙

C.一定是丙

D.可能是丁

22、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

B.液化而成的

C.凝华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23、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莺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反射来解释

C.“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与日食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

D.小孔成像中,物体左右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

24、在测量体温时,粗心的小明忘了甩一甩体温计就直接进行了测量,测出的示数为38.2℃,则小明的体温不可能是下列数值中的哪一个(  )

A.38.3℃

B.38.2℃

C.38.0℃

D.38.1℃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如图所示,图甲物体的长度为______,图乙停表的示数为______,图丙手表所示时刻为______,汽车速度表示数为______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心锤子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我们常常要使用锤子。如在墙上钉钉子时,我们用锤子反复击打钉子,钉子便进入墙里。但是,在宇宙空间,当宇航员用锤子敲击物体时,锤子给物体一个作用力,物体受力运动的同时,人和锤子也会向背离物体的方向运动,并且敲击时的作用力越大,人和锤子就会被弹的越远,根本无法进行再次敲击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科学家把宇航员用的锤子设计成空心的,并在里面装入一定量的钢砂,当手握锤子敲击物体时,锤子会把受到的反作用力传给钢砂,使原来处于相对静止的钢砂运动起来。钢砂运动产生的相互摩擦克服了此状态下的反作用力,同时产生热量,减慢了锤子的运动,使锤子不会反跳起来。由此攻克了在宇宙空间不能用锤子反复敲打物体的难题。

(1)用锤子击打钉子时,锤子对钉的作用力______钉对锤子的作用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锤子离开物体后,仍能继续运动,是由于锤子具有______

(2)宇航员用锤子敲击物体,物体会运动。这表明力可以______;同时,人和锤子也会反向运动。这说明物体间______

(3)敲击时的作用力越大,人和锤子就会被弹飞得的越远,是因为力的大小______(选填力的三要素之一)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

(4)失重状态下的宇航员为何用双臂向前划和向上滑却一动不动?用你学过的物理学知识解释:______

(5)宇航员与飞船一起绕地球匀速转动过程中,受到的力是______(选填“平衡的”或“不平衡的”);

(6)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讲,王亚平老师在中国空间站开展了神奇的“浮力消失实验”。对杯中乒乓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不能漂浮在水面上

B.受到的重力接近为零

C.可以在水中任意位置静止

D.上下表面没有受到压力

27、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_(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橡皮擦的长度为_______cm。

28、如图所示,甲物体重13N,乙物体重4N,弹簧测力计及绳子自身重力均不计,忽略一切摩擦,则该装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29、图甲装满水的杯子倒置后水没流出,说明________的存在。图乙对着自然下垂的两张作业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将会看到两张纸________。说明:两张作业纸中间流速________,压强________

30、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会投下影子,而且从早到晚影子的方位在不断地改变着如图为我国古代的种“时钟”﹣﹣日晷,它就是利用这原理来计时的,影子是由于 ________形成的,从早晨到晚上日晷晷针的影子在 _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31、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密度单位读作______。一瓶1kg酒精如果用掉一半,则剩下酒精的密度是______千克/米3,剩下酒精的质量是______千克。

32、地球上的物体被宇航员带到太空后,质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一件实心工艺品的质量为,体积为,则此工艺品的密度为___________,已知金的密度为,该工艺品___________(选填“不是”或“是”)金制的。

33、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则ab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________b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如果用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a)、乙(b)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则甲、乙两圆柱体体积之比为________

34、如图,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底面积为20 cm2,内装有600 g的水,将瓶盖盖好后倒置,水面到瓶底的距离为10厘米,则玻璃瓶的容积为______cm3。(玻璃瓶的厚度不计)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物理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一把量程只有10 m 的卷尺和手表测定你正常步行时由家走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李杨和王峰同学分别设计出自己的方案。

李杨同学的部分方案是:

①用卷尺测出自己正常步行十步的长度l

___________

③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___________

⑤计算出的平均速度v=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

王峰同学的方案是:先用卷尺测出正常步行 1 min 所走的路程 s1,再用手表测出从家走到学校所用的时间 t,由此求出总路程 s,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v。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请将李杨同学的方案补充完整;

(2)从实验的可操作性、误差等方面分析,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哪一个更好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将重1.8N,体积为120cm3的一块固体浸在木桶的水中。g取10/kg,求

(1)分析说明固体为什么会在水中下沉;

(2)固体静止时,对桶底压力。

37、下表是D412次动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徐州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11:50

 

里程/km

0

84

 

300

648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9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

38、如图所示,杨家坪中学林荫道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郁郁葱葱的树叶俨然成为了道路两旁的天然屏障。由于地处商圈核心区,毗邻区政府,紧靠动物园,来往的车辆很多。为维护师生安全,我校校园内的汽车严格实行限速行驶。已知某天早晨上班时,王老师驾驶小汽车在林荫道上匀速行驶的速度为5m/s,从学校正门到绿杨广场一共行驶了20s,求:

(1)这辆小汽车行驶的路程;

(2)如果一名学生步行走完了这段相同的路程花费了100s,求他的平均速度。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所示,反射光线OB与镜面成夹角,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40、如图所示,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的一束光线,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 )

41、如图所示,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的一条反射光线,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

(1)S的像的位置;

(2)发光点S的位置;

(3)作出AB和CD对应的入射光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