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身材高大。”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身材”,谓语是“高大”。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船行驶之快。
C.“我有这么笨吗?”这是一个反问句,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D.“家父、舍弟、鄙人、臣、愚、拙著、寒舍、见教”等,这些在古代都是谦辞。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B. 如果你在沙漠中行走,由于高温的天气,有时候你会看到周围有海市蜃楼的景象。
C. 当得知重建家园还遥遥无期时,人们开始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D. 我已经语无伦次了,这是那种人们将在赛季结束后回味价值的比赛,我们做出完美反应,我们必须捍卫榜首。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诬蔑(miè) 剥削(xuē) 怒不可遏(è)
B.挚爱(zhì) 肇事(zhào) 堕落(duò) 模棱两可(lèng)
C.拙劣(zhuó) 锵然(qiāng) 沼泽(zhǎo) 三缄其口(jiān)
D.突兀(wù) 埋没(mò) 卑鄙(bì) 销声匿迹(nì)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出自《庄子》一书的内篇《逍遥游》,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马说》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
B.演讲稿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或庄重严肃,或轻松活泼,但总体来说应该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方言、文言或生僻词语。
C.“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做的一次讲演,因为他在回去的路上便被特务暗杀,所以就成了“最后一次讲演”。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当保尔完全瘫痪,双明失明时,他也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的表达效果。
【2】为什么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请简要分析。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交代桃花源人的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以下内容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个片段,分析保尔失明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助推作用。
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一个新的不幸又突然袭来。保尔的病情在继续发展。他的右眼发炎,火烧火燎的,疼得难以忍受,接着左眼也感染了。保尔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了失明的滋味——周围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黑纱。
8、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 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 春天便来得迟了。
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 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指的是( )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2】第③--⑦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3】第⑥段“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中的“一定”能否删掉?为什么?
【4】第⑦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孩只会说“都怪你”,大人才会说“都怪我。”
——敢于承担责任,是成长和成熟的标志。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