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__________《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
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__________、自信创新的恢宏气度。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__________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__________。
A.鸿篇巨制 兼收并蓄 汲取 意蕴
B.洋洋洒洒 兼收并蓄 吸取 意韵
C.鸿篇巨制 兼容并包 汲取 意韵
D.洋洋洒洒 兼容并包 吸取 意蕴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0分)
A.化学版《青花瓷》大红大紫不仅体现在它本身的流传广度上,还在于它走红以后,越来越多的师生加入到将学科知识编织成歌词的行列。
B.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个封建统治摇摇欲坠的年代,秋瑾发出了“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呐喊。
C.春雨过后,柳芽爆了,花儿开了,水儿绿了,一个清新明丽生机勃发的春天,就从漫漫冬日灰重的硬壳里脱颖而出了。
D.在北大哲学系读书时,曾听过冯友兰、张岱年等老先生的课,也曾听说过不少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孜孜以求的感人事迹。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勘探 枢纽 漱玉词 记忆尤新 信口开河
B.宣泄 斥骂 切萝卜 融会贯通 各行其是
C.辐射 社稷 炒鱿鱼 相濡以沫 闲情逸志
D.蒙昧 侯爵 必需品 潺潺涓涓 神州飞船
4、阅读下面那幅漫画,对它的寓意揭示最贴切的一项是( )
A.海外也有贪污和腐败,不要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B.海外留学付出的代价很大,所以要量力而行。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要被他人利用。
D.讽刺了官员“裸官”的现象,希望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B.“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马的别称还有:白驹、飞黄、骥、骊、骝等。
C.“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 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耳神
何一飞
县公安局户政科科长陈卫国有个绰号叫陈聋子,给他取这个绰号的不是别人,是他的叔叔。
这之前,陈卫国有一个警察系统都知道的绰号——耳神。陈卫国当上警察不久,刑侦队得到消息,一个潜逃多时的重要嫌犯已偷偷回家。但当他们深夜悄悄赶到嫌犯家,却见大门被一把大牛头锁紧紧锁着。难道嫌犯得到消息又跑掉了?正在大家疑惑时,陈卫国肯定地说,嫌犯没跑,就躲藏在家。刑侦大队长问他为什么这么肯定,他说我听到了房内人走动的声音。但其他队员都说没有听见。也许这是陈卫国紧张所致,这种情况在潜伏和秘密抓捕嫌疑人时曾经发生过,刚进警察机关的人办案时尤其容易产生这种错觉。
看着手电光下充满自信的陈卫国,队长命令大家破门而入,一间间房子搜过,没见着嫌犯。最后搜到二楼最左边的房子,房内没人,只有一个平常用来装稻谷有半人高的空木桶。队长让人打开木桶,果然抓到了嫌犯。这一下,大家都服了陈卫国,说他是耳神。后来有人给做了测试,陈卫国的耳朵异常灵敏,听力惊人。
陈卫国的叔叔给他取聋子绰号的时候,陈卫国已是刑侦大队的副队长。叔叔的小儿子跟人争执,把人打伤,被抓进了看守所,被打的人经过法医鉴定是轻伤。叔叔要陈卫国帮忙找法医把鉴定改成轻微伤。叔叔说了很久,最后问陈卫国:你都听清了吧?陈卫国说叔啊,我一句都没有听见。叔叔很是气愤,当场把陈卫国家的客厅噼哩哗啦给砸了,走的时候还骂个不休:你是个聋子,是个无情无义的聋子,陈家没有你这样的人。局长知道这事后,对陈卫国说:卫国啊,你聋得好。
谁也没想到有耳神之称的陈卫国真的成了聋子。
水镇瓷器店王老板的女儿,跟岭脚镇一男的谈上了朋友。谈了一阵后发现男的是黑社会吃刀口饭的人,女孩就跟他断了往来。男的三番五次带人带刀来王老板家要人,王老板一家惹不起,就偷偷把女儿送到别处,又赔了一万块钱,以为这事就这样了了。
腊月二十八,王老板的女儿回家过春节;二十九下午,男的提着个包包来了,要女孩跟他一起回岭脚镇。女孩不肯,男的就凶悍地说不跟我走,我炸死你,叫你死也是我的人。说着一把拉开包包,里面全是雷管炸药。一家人吃了一惊,手忙脚乱地往外跑,可女孩没跑出来,于是赶忙报了警。已是水镇公安分局局长的陈卫国立刻带人赶过来时,男的已点燃了导火索,导火索约六公分长,嘶嘶作响。情势危急,陈卫国三步并两步急奔上去,叫围观的人和王老板家人赶快离远点,自己却冲了进去。男的正嚣张着,左手拿炸药包,右手抓住女孩要同归于尽。陈卫国上前一个飞踢踹中男的右手,男的一疼松开右手,女孩乘机逃了出来。陈卫国还要抢炸药包时,已来不及了,“轰”的一声,炸药爆了。男的当场炸死,陈卫国经省里的医院抢救,命是保住了,只是从此成了左瘸子,两只耳朵也被炸聋了,成了真正的聋子。
陈卫国伤愈后不能在一线了,局里把他任命为户政科科长。社区七十多岁的吴老爹要办低保,可户口簿早就掉了。陈卫国知道后对吴老爹说,吴爹你年纪大不要跑来跑去,我来给你补办。
这天晚饭后,陈卫国就带上刚办下来的户口簿慢慢瘸着去了吴老爹家,陪他说了一阵子话,回家时已是夜深人静时分。在经过刚封顶的云鹤大厦时,他隐约听到楼上有女子的哭泣求救声,停住脚步却又没有了,他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但警察的职业敏感性促使他不由自主地走向工地。好不容易爬上五楼并没有发现什么,陈卫国细细想想就往六楼去了。最后他在六楼发现了情况,三个年轻男子正在威胁一个女孩。陈卫国给110报警后,表明身份后冲了过去,一番搏斗后,跑掉两名歹徒,另一名歹徒被死死按住了,不过陈卫国也被尖刀刺中脾脏大出血,如果不是抢救及时,他也报销了。
人们都很奇怪,陈卫国不是耳朵聋了吗?他怎么听得见女孩的求救声呢?
还是公安局长说透了。局长在给陈卫国的记功会上说,一个肩负责任和使命的警察任何时候都不会聋!也永远不会聋!局长还对陈卫国说你是真正的耳神。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着明显的赞叹褒扬意味。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写人,叔叔要陈卫国把法医的鉴定结果改一下,陈卫国说一句都没有听到,叔叔就砸了他家,可以看出,叔叔是一个恼羞成怒、粗鲁计较的人。
C.陈卫国的耳朵在救王老板的女儿时被炸聋了,但在给吴老爹送户口本回来的路上,又恢复了一些听觉,听到了女子的哭泣求救声,循声救出女孩,惩治了坏人。
D.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以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E.小说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事例展开,如“耳神”绰号的由来,“耳聋”的原因等;并将人物置于种种复杂情境(如和叔叔的矛盾,救王老板女儿时的险境)中来展现人物形象。
(2)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陈卫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公安局长说陈卫国是“真正的耳神”,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船和水的关系来阐明世间万事万物总会有所凭借的道理。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在大小琴弦上产生的听觉效果。
(3)《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齐威王下令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据说是从《归去来兮辞》的“______,______”这两句中得到启发,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傲然自得的精神追求。
(2)《列子·汤问》中的“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极写音乐之美妙,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两句都是化用此句。
(3)即将到来的2024年是龙年,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在古代诗词中多有出现,比如“______,______”等。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扬州慢》中“竹西佳处”一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_______, ________”。
(2)《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一句化用了杜牧《赠别》中的诗句“_______, ______”。
(3)《扬州慢》中“清楼梦好”一句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诗句“________, _______”。
(4)《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扬州慢》中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蜿蜒曲折,屋檐凸起犹如牙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朝的灭亡警醒当朝统治者如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漓。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酒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2】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石延年,字曼卿,先世幽州人。晋以幽州遗契丹,其祖举族南走,家于宋城。延年为人跌宕任气节,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于诗最工而善书。
累举进士不中,真宗录三举进士,以为三班奉职,延年耻不就。张知白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延年不得已就命。后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知金乡县,有治名。用荐者通判乾宁军,徙永静军,为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光禄、大理寺丞,上书章献太后,请还政天子。太后崩,范讽欲引延年,延年力止之。后讽败,延年坐与讽善,落职通判海州。久之,为秘阁校理,迁太子中允,同判登闻鼓院。
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命往河东籍乡兵,凡得十数万,时边将遂欲以扞贼,延年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既不暇教,宜募其敢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又尝请募人使唃厮啰①及回鹘举兵攻元昊,帝嘉纳之。
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传王氏酒楼有二仙来饮,已乃知刘、石也。延年虽酣放,若不可撄②以世务,然与人论天下事,是非无不当。
初,与天章阁待制吴遵路同使河东,及卒,遵路言于朝廷,特官其一子。
(节选自《宋史·石延年传》)
(注)①唃厮啰:人名。唃厮啰政权的创建者,原名欺南凌温,吐蕃王朝赞普后裔。②撄:扰乱,打扰。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
B. 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
C. 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
D. 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军,为军队编制名,与现在所说的“军”相似,其最高长官为“知某某军”,副长官为“通判”。
B.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C. 回鹘,即回纥,后改称回鹘,取义“回旋轻捷如鹘”,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
D. 河东,是古时河套以下的黄河以东地区的名称。不同的朝代范围有所不同,唐以后泛指今天的山西。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石延年注重气节。他屡试不中,真宗授予他三班奉职,他感到耻辱不去就任;范讽想引荐他,他也因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而极力阻止。
B. 石延年富有远见。他曾建言皇上加强边疆的防御但不被采纳,事实证明了他主张的正确;在讨伐元昊一事上,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C. 石延年好酒放纵。他曾与刘潜对饮,整天不交谈一句话,一直喝到夜里脸上都还没有什么酒色,被当时的人称为神仙。
D. 石延年仕途顺利。他最擅长写诗且书法很好,虽然科举不顺,但因人推荐走上仕途,官职一路升迁,深得皇帝的器重。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以幽州遗契丹,其祖举族南走,家于宋城。
(2)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长561公里的新疆独库公路,蜿蜓在天山山脉之间。这条如今被很多人称作“中国最美”的公路,修筑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年数千名解放军官兵奋战10余年时间,靠着钢钎、铁锤和雷管炸药,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凿通了隧道,在黄羊都望而却步的达坂上修建了坦途。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先后有168名解放军官兵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独库筑路精神。这些烈士的遗体大多集中安葬在新源县吐尔根乡一处荒山脚下。1987年,独库公路全面建成后,部队都撤走了。天长日久,墓园因无人管理而一片荒芜。为了让烈士安息,留在当地的一些原筑路部队退役战友,相约每年清明都来扫墓祭奠,这一约,就坚持了30多年。除此之外,他们还联系老部队,自费请人维修坟墓,寻找牺牲的战友的亲属。而他们大多没有固定收入,靠打工或务农为生,却没有谁向国家伸手。他们坚守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陪伴着牺牲的战友,描绘着生命中应有的那份灿烂。
请根据以上报道的内容,以中学生“高山”的身份,以“给独库公路战友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