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甘孜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东汉时学家班固著。其中《苏武传》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形象。

B.《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亡国的历史教训,表现出作者杜牧忧国忧民的情怀。

C.曹禺,现当代剧作家。他的代表作《雷雨》写出了周、鲁两家人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D.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用《人间喜剧》这部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再拜:再一次下拜

B.推贤进士为   务:事务、工作

C.若重仆不相   师:效仿

D.不上大夫   刑:刑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读懂十八大报告中的这句话,有助于世界更深地理解中国道路的未来前景。

B.南京的军史专家戚厚杰告诉记者,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是一支训练精良、装备齐全的精锐部队。

C.人生的目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否则目标太多,结果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

D.许多教育界人士对有的网站推出帮助学生完成作业非常愤慨,认为网站抓住了学生对低分的恐惧心理,从中牟利,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必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或平辈间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

D.,是古代写在竹木简上的官方文书,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

②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③一味喜欢萌萌哒的事物无可厚非,偶尔卖卖萌也无伤大雅,但如果逃遁在萌文化空间里,与世隔绝、拒绝成长,这就是一种“文明病”了。

④党代会上,赵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提案,事实依据丰富、充足,反映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呼声,如水投石,引发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⑤中国和老挝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增进了互信,中老两国形成了颠扑不破的命运共同体。

⑥著名作家王家的最新力作《得民心得天下》,对儒家经典《孟子》进行了睿智深刻的解读,再现了《孟子》的微言大义,尽展大师风采。

⑦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怀瑾握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A. ①③④

B. ④⑥⑦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鸟(节选)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

一间樵夫小屋的内部,简陋,乡土气,但绝非惨不忍睹。壁炉里煨着火。厨房器皿,衣柜,大面包箱,挂钟,纺纱机,水龙头,等等。桌上点着一盏灯。衣柜角两边蜷伏着一狗一猫,鼻子藏在尾巴下沉睡着。它们中间放着一大块蓝白两色的大方糖。墙上挂着一个圆形鸟笼,关着一只斑鸠。背景有两扇关闭的百叶窗。一扇窗下有张凳子。进口房门在左边,横着一根门闩。右边另有一扇门。有道扶梯通上阁楼。右边还有两张孩子睡的小床,床头放着两张椅子,搁着折叠整齐的衣服。

幕启时,蒂蒂尔和米蒂尔熟睡在小床上。蒂蒂尔的母亲走近他俩,俯下身来,端详了好一会儿,蒂蒂尔的父亲把头从半开的门探进来,她用手对他示意,一只手指放在嘴唇上,叫他不要作声,然后吹灭了灯,踮起脚从右边出去。台上有一会儿保持微暗,然后,一片光从百叶窗缝透入,愈来愈亮。桌上的灯复又自明,两个孩子看来已睡醒,翻身坐在床上。

[有人敲门。]

蒂蒂尔   (猛然住口、害怕起来)怎么回事?……

米蒂尔   (惊惶失措)是爸爸!……

[正在犹豫不敢去开门的时候,只见门闩吱吱嘎嘎地自动举起;门稍稍打开一点,闪进一个身穿绿衣、头戴红帽的小老太婆。她是个驼背、瘸腿、独眼女人;鼻子和下颏凑得很近,扶着拐杖,佝偻而行。不消说,这是个仙女。]

仙女   你们这儿有没有会唱歌的青草和青鸟?……

米蒂尔   蒂蒂尔有一只鸟。

蒂蒂尔   可是我不能送人。

仙女   (戴上眼镜看鸟)我不要这只;颜色不够青。我要的那种,你们一定得给我找来。

蒂蒂尔   可我不知道鸟儿在哪里呀……

仙女   我也不知道在哪里。这是为了我的小姑娘,眼下她病得很厉害。

蒂蒂尔   她得了什么病?

仙女   她想得到幸福……你们得马上出去找鸟。我这就给你们一顶有魔法的小帽。刚才我敲门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

蒂蒂尔   我们在玩吃点心。

仙女   你们有点心吗?……点心在哪儿?……

蒂蒂尔   在有钱小孩子的家里……您来看看,多帅呀!……

[他把仙女拉到窗口。]

仙女   (在窗口)可吃点心的是别人呀!……你不埋怨他们吗?……

蒂蒂尔   干吗要埋怨?……

仙女   因为他们把什么都吃光了。我觉得他们实在不该不分给你们一点……

蒂蒂尔   倒没有什么不该,因为他们家有钱嘛……对不对?……他们家真漂亮!……

仙女   比不上你家漂亮

蒂蒂尔   哪里的话!……我们家又黑又小,又没有点心……

仙女   两边完全一样,你没有看清楚罢了……

蒂蒂尔   不,我看得很清楚!……

仙女   (突然恼火)我就要说你没有看清楚!让我来考考你是不是看得清……我长得漂亮还是长得丑呢?(蒂蒂尔愈来愈尴尬了,仍然一言不发)你不愿意回答吗?……我是年轻呢,还是很老很老呢?……我脸上是粉红色的呢,还是蜡黄的?……也许我是个驼背吧?……

蒂蒂尔   (安慰)不,不,驼得不厉害……

仙女   从你的神情来看,人家会相信我驼得厉害!……我是不是鹰钩鼻,左眼被挖掉了?……

蒂蒂尔   不,不,我没有这么说……是谁挖掉了你的左眼?

仙女   (愈加恼怒)左眼没有挖掉!……你这穷小子真是没有礼貌!……我左眼比右眼漂亮;显得大些,更加明亮,蓝得像天空一样……我的头发你看清了吗?……像麦子一样全黄……真像纯金一样!……因为太多了,压得我抬不起头来……我的金毛发到处长……你瞧我手上不是吗?

[她摊开两小绺灰发。]

蒂蒂尔   不错,我看到几根……

仙女   (忿怒)几根?!……是一绺、一束、一把!像黄金的波浪!……我知道有的人视而不见;我想,你不至于是这种可恶的睁眼瞎吧?……

蒂蒂尔   不是的,不是的,只要没有被遮住,我都看得清楚……

仙女   可是被遮住的东西你也该照样大胆地设想看得见!人真是古怪……没有了仙女,人什么也看不清了……幸亏我身上总带着拨亮睁眼瞎的一切必需品……我从口袋里掏出什么来了?……

蒂蒂尔   奥!多漂亮的小绿帽!……帽徽上这样亮闪闪的是什么?……

仙女   是使人心明眼亮的大颗钻石……

蒂蒂尔   当真?……

仙女   当真。只要把这顶帽子戴在头上,稍稍转动一下钻石:就像这样从右到左拨弄一下,你照见了吗?……这时钻石便在别人看不到的额角突出的地方挤压一下,于是就能使人心明眼亮……你可以马上看到事物里面的东西;面包、酒、胡椒这些东西的灵魂……只要把它戴在头上,谁也看不见你……(她给蒂蒂尔戴上小绿帽)现在你转一下钻石……转一下就会……

[蒂蒂尔刚转了一下钻石,样样东西便起了奇异的突变。老仙姑顿时变成一个绝色的公主;垒墙的石块闪烁发光,像蓝宝石一样发出蓝幽幽的光芒,一忽儿又变得玲珑剔透,有如价值连城的宝石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寒伧的家具显得很有生气,熠熠放光;白木桌变得沉实、华贵,宛如大理石桌;立地大钟的玻璃钟面像眨着眼睛,露出和蔼的微笑。这时钟摆在其中来回摆动的那扇门打开一半,闪出了众时辰,他们手拉着手,纵声欢笑,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蒂蒂尔   为什么墙壁这样明亮?……是糖做的还是宝石垒成的?……

仙女   凡是石头都是一样发亮的,凡是石头都是宝石;而人只能分辨其中几种……

(有删改)

[注]①青鸟:本文节选自六幕梦幻剧《青鸟》,全剧讲述了樵夫的孩子蒂蒂尔和米蒂尔,受仙女之托为邻家生病的女孩寻找青鸟的过程。在西方,青鸟象征着幸福和快乐。②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年),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③斑鸠:这只斑鸠正是剧中众人苦苦找寻的那只青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病得很厉害……你们得马上山去找鸟”,表明缺失幸福是让人难以生存的重病,暗示青鸟就是幸福的化身,是医治重病的神丹妙药。

B.“驼得不厉害”“谁挖掉了你的左眼”等句充满爱心,亦富童趣,通过蒂蒂尔想要努力安慰仙女的语言,表现了其善良纯真的内心世界。

C.“我们在玩吃点心”句中的“玩”字,看似不合情理,实则耐人寻味,表现出蒂蒂尔兄妹困窘艰辛的生活,刻画出他们纯真开朗的性格。

D.剧中众人苦苦找寻的那只青鸟竟然就是一直在身边的那只普普通通的斑鸠,作者借此批判人们追名逐利的势力心态,颇具象征主义特征。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篇首的舞台说明详细介绍了故事的环境,交待了故事的主要角色,为下文剧情的展开做了较为合理的铺垫。

B.文章对仙女的外貌描写多用短句,简洁明快勾勒出她的年迈丑陋,与下文其惊艳的灵魂之美形成鲜明对比。

C.“你不埋怨他们吗?”一句,侧面表现了仙女对富人的仇视与怨恨,从而衬托出蒂蒂尔兄妹的善良和无邪。

D.蒂蒂尔转动钻石引发“奇异的突变”,是借助夸张、想象等浪漫主义手法,向读者展现出美丽的童话世界。

【3】对于蒂蒂尔所认为的有钱人家“真漂亮”,仙女为什么会说“比不上你家漂亮”?

【4】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生命,蒂蒂尔与仙女关于是否“看得清楚”的对话是比较典型的戏剧冲突,请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为自己误入歧途而感到后悔,表示将要迷途知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茅屋被秋风吹破之后,室外下大雨、室内下小雨的惨状。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自然转入人事、由写景转入怀古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氓》中,“______________, 靡有朝矣”充分表现了女子婚后早起晚睡、无日无之的劳苦生活。

(2)在《离骚》中,屈原表示宁愿立即死去或者流放他乡,也不能容忍与世俗苟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夜游赤壁,看到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波光与星光连成一片,兴奋地让小船随意飘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中春夏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戛然而止。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质问秦王朝为什么搜刮至极,却又挥霍无度。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论语》)

(2)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4)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客”所吹奏的洞箫声音悲凉、动人,以至“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表现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2)外出登高,以舒展心情,畅快襟怀,这在古诗中比较常见,如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三峡》中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其中引用当地渔人歌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 首联集工巧的对仗、生动的夸张、形象的双关、强烈的对比多种修辞于一体,并巧用数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 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D. 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E. 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2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柝。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1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每一个驿站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或弯或直,或深或浅。俗话说“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你不必顾盼,只需奋力前行。朋友啊,想想看,在人生旅途上,该留下怎样的串串脚印。

请以“留下美好的脚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600字以上;(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3)书写工整,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