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编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 ,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 ,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 。生活是一个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②可以改编成散文 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2、关于《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认为,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B.傅雷认为东方文化充满活力、热情、有大无畏精神,西方文化则含蓄而有智慧。
C.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D.博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如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等。
3、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斡旋(wò) 震憾(hàn) 垂髫(tiáo) 消声匿迹
B.清洌(liè) 窈窕(tiǎo) 铿锵(qiāng) 草长莺飞
C.多髯(rán) 悄然(qiāo) 晦暗(huì) 坦胸露乳
D.蓦然(mò) 蒹葭(jiā) 耳畔(pàn) 参差不齐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偏僻 宽慰 怠慢 人情事故
B.枯躁 家眷 脑畔 消声匿迹
C.羁拌 辐射 迁徒 周而复始
D.孕育 潮汐 狩猎 花香鸟语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望”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在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B.颔联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点明离别的必然性。
C.尾联点出“送”的主题,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D.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2】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6、古诗默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 。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诗《春夜洛城闻笛》)
(2)《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3)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诗《逢入京使》)
(4)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 。 , 。
7、名著阅读。
(1)路遥的《 》描写的个人奋斗和自我精神追求,充满了正能量,让我们明白生活的意义何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主人公 、 兄弟,只是两个平凡的农民,一个扎根乡土,一个走进城市。
阅读下面《名人传》中的两个片段,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片段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段二: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他以一句充满豪情的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铭:唯其痛苦,才有欢乐。
(2)《名人传》的作者是 国作家 。上面两个片段描写的分别是 与 。
(3)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联系上面的相关片段,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50字以内)
8、阅读《守正与出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家著名出版机构,百余年来始终坚持“守正出新”。重要的基本古籍,即使内容再专,市场再小,也要坚持出版,此为“守正”。同时,挖掘典籍中的精华,让大众通过不同的载体和方式共享传统智慧,比如大胆放下繁体竖排的身段,采用新式标点、简体横排,既让经典的面目亲切可爱,又不减古籍整理的严谨态度,此为“出新”。
②“守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正”者,大道也。既包含道德操守,又包含客观规律,还包含正确理论。一切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东西,以及从无数次成功失败中得出的宝贵经验,都谓之为“正道”。
③“出新”,则是创新、变化。哲学家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有位著名企业家畅谈成功的秘诀也是一句话:“拥抱变化。”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古往今来,适者生存。在不断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审时度势,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抱残守缺,刻舟求剑,不思变化,只会越来越被动,越来越落后。
④守正与出新是辩证的统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发展就要兼顾“守正”与“出新”。
⑤“守正”是根基。A“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就党和国家的发展,十分明晰地阐明了我们的坚守和根本。这就是“守正”。一些根本性的东西抛弃了,或变得似是而非,随之而来的往往不会是我们向往的自由和幸福,而是混乱和灾难。一些国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很多,但在守正与出新中迷茫,盲目求变而失去根基,是其重要原因。
⑥“出新”是希望。当年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的“同时胜利论”,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一国胜利论”,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出新”。这样的“出新”带来了十月革命,也带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B“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我们必须大步向前,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才能在变化中不失方寸。
⑦中华民族从文明古国一路发展,历经数千年而不坠,正是因为兼顾了守正与出新的哲学。一味教条,陷于僵化,不懂得变革,就会被时代抛弃;一味求变,事事盲动,就会打破矛盾的统一,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背叛根本,不忘初心,当变则变,变则通矣。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7月28日,有删改)
【1】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2】文中画线(A)、(B)两句都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其用意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3】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同为露珠,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位置上,会呈现出不同的风采。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绽放自己的光彩。
请以“找准自己的位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