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神农架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之(快乐)

B. 不可知源(指代小溪)

C. 其境过清(因为)

D. 记之而去(于是,就)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C.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药(gāo) gě)   膜(gé)   héng

B.jié)   jìn)   然(jiá)   暗(huì

C.掇(cuān)  cuàn) xiá) 旋(

D.pàn) 火(lín) 角(lèng) 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C.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炫神迷啊。

D.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歌表达的作者情怀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

B. 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C. 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D. 欲建功立业而不能的郁郁情怀

2下列主题词不能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一项是( )

A. 广厦 B. 寒士 C. 大庇 D. 安如山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诗属于古体诗中的乐府体,句数与各句字数没有严格限制,不讲究平仄、对仗等。

B. 该诗在写法上表现为有较强的叙述性,也有精彩的描写,诗歌末尾属于间接描写。

C. “卷、飞渡、洒挂冒、飘转”等连续的动态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紧紧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D.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大笔渲染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对时局不稳、战火频仍的忧伤心境。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3)春阴垂野草青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淮中晚泊犊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5)傲杀人间万户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醉东风•渔夫》)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说说文中加点的“这回”和“上回”各是指什么事?结果如何?

瓦西里神父那对小眼晴死盯在四个男孩于身上。

瓦西里神父站起来,推开椅子,走到挤作一团的四个孩子跟前。

“你们这几个小无赖,谁抽烟?”四个孩子都小声回答:“我们不会抽,神父。”

神父脸都气红了。“混帐东西,不会抽,那发面里的烟末是谁揪的?都不会抽吗?好,咱们这就来看看!把口袋翻过来,快点!听见了没有?快翻过来!”

三个孩子开始把他们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在桌子上。

神父仔细地检查口袋的每一条缝,看有没有烟末,但是什么也没有找到,便把目光转到第四小孩子身上。这孩子长一对黑眼睛,穿着灰豺衣和膝盖打补丁的蓝裤子。

“你怎么像个木头人,站着不动弹?”黑眼晴的孩子压住心头的仇恨,看着神父,闷声闷气地回答:“我没有口袋。”他用手模了摸缝死了的袋口。

“哼,没有口袋!你以为这么一来,我就不知道是谁干的坏事,把发面糟蹋了吗?你以为这回你还能在学校待下去吗?没那么便宜,小宝贝。上回是你妈求情,才把你留下的,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他使劲揪住男孩子的一只耳朵,把他到走廊上,随手关上了门。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走进青海湖

①青藏公路,如一条哈达飘向天边。高原的阳光、清凉的夏风、悠闲的羊群和牦牛,一路相伴。在天路之上,在穿梭的车流之中,一位红衣喇嘛正朝圣城的方向叩拜。磕长头匍匐的姿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喧嚣的尘世也被这心灵的虔诚与宁静折服。心中的青海湖因此染上了圣洁神秘的光芒。

②车窗外,视线所能触及之处,青海湖如一条蓝色的绸带浮于天边。她披着薄雾般的蓝纱,有少女般的娇羞。八月的青海湖,油菜花还未开尽,虽然不是金黄的花海,但青与黄的色彩为她穿上了漂亮的裙裾。

③一点一点地,青海湖露出了她美丽的面容。至ニ郎剑风景区,我竟然飞奔似的投入她的怀抱。蓝色,主打的色彩,一直铺向天边。那湖水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究竟是谁将你安放于这高原之上?又是谁将你的心思染蓝?湖水被多情的风儿吹皱,那蓝绵缎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一个个蓝色的音符叩击着游者的心扉,令人陶醉,浮躁与一切杂念便被击得粉碎。那水鸟是湖的俘虏,飞得如此慵懒,一会儿吻ー下波浪,一会儿轻轻地掠起,绝不飞高,如此含情脉脉。

④朝阳,洒下述人的光芒,与波光粼粼的湖水嬉戏,似一位娴熟的钢琴师,弹奏蓝色的琴键,流出清脆动人的乐音。沐浴在你的怀抱,这是爱的襁褓,温暖而不燥热,舒适而不让人颓废。没了阳光的施与,不知道青海湖的湖水该是什么样,也不知道我能否安享这份难得的恬静与闲适。白云,就在头顶,姿态各异,似洁白的哈达,又像自在的羊群,在湛蓝的天空和蓝蓝的湖水之间徜徉,在蓝色的长廊里快乐地做着蓝色的梦。

⑤我的思绪沿着历史的河道漫溯,一位来自大唐的公主曾经站在日月山顶翘首回望东方,长安的繁华、高原的荒凉、和亲的重任和心灵的牵挂在公主内心不停地撞击。进藏的古道留存着历史的足音,古老的日月山见证了岁月的沧桑,青海湖的湖水千百年来讲述着美丽的传说。如今,文成公主的巨幅洁白雕像静静地伫立在湖畔,公主的面容平静如佛,眼神透出大爱之光。公主背靠的湖水仍是碧澄如初,但时空的隧道将久远的历史重现,又将民族的团结与时代的巨变告慰这位伟大的女性。青海湖,正因这段流淌着的历史,才变得如此厚重。

⑥夕阳西下,带着浓浓的不舍,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返回西宁。虽然没有去鸟岛观鸟,没有去海心山登山,但这次美丽相遇已经在我的内心烙上了深深的印痕。拉开车窗的玻璃,我留恋地朝外看着,想把青海湖的美再一次装进脑海。任凭青海湖的风吹拂脸颊,任凭那醉人的蓝色占满我的眼眸,任凭满脑的兴奋与满足欢快地驰骋。当最后一点影子消失的时候,我在心里道出一声:再见,青海湖!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进行描述的,请简要分析。

【2】文章开头写青藏公路和红衣喇嘛有什么作用?

【3】品味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中“吻”“掠”的妙处。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我与春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