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大兴安岭地区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代表作有《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B.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C.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分别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D.外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分别是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和泼留希金。

2、下列句中的“之”字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渔人甚异之。 B.具答之。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雷锋,奉献爱心”的主题班会活动,使同学们有了很大的触动。

B.中国足球能否走向世界,关键在于我们的足球队伍要具有崇高的足球精神。

C.中学生迷恋手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班主任老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D.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常见的四种文体,分别是记、表、书、志。其中,书,即信函,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B.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全诗通押一个韵。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是五律《使至塞上》的颔联。

C.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比如春节扫尘守岁、放爆竹贴门神,重阳节登高赏菊、悬艾叶, 端午节赛龙舟、插茱萸。

D. 中国古代以右为尊,所以古代官员被贬称为“左迁”,升职称为“右迁”。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苏轼任密州太守时修建超然台。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叹息声。④故国:故乡。

1描绘上片作者“上超然台”所见之景。

2下片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复杂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补充句子

(1)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

(3)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

(4)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5)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9)《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________(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_______是第一位的。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平江路

①初春的风吹落一片去岁的黄叶,静静地飘零在这雨迹未干的青石板路上,我欣喜上天又给这灵性洋溢的平江路上,增添了一份天然的点缀。

②这是我第一次来苏州,大城市喧闹的现代化气息,已很难让我产生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感觉,这也是我这些年来不愿去城市旅游的原因。坐在的士车上向司机师傅打听着姑苏的名胜,享受着纤细的吴侬软语。这位地道的苏州人热心地为我规划着旅游路线,临下车时,她又补充道:“就从这往北走,越走越热闹,里边都是很古的东西。”按着她的指引,我便从平江路的南头向北头,开始一番姑苏行。

③我原想这里的景致估计和南京夫子庙是差不多的,被那些城市拓荒者们用古今元素肆意混搭,来这也只是为应那句“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的谚语。可是当我踏上那些青石板时,我知道,我错了。青石板路,青石桥,青砖小瓦雕栏房,夹着微泛绿波的平江河,路上稀疏的游人和居民,同苏州的园林一样,难寻对称美,却依然很和谐.夫子庙旁的秦淮河同样是泛着绿波,可看着总是让人心生厌烦,而这平江河却不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甚至会使人觉着居民们向河里倒一些生活废水,也是很自然的,不倒反而让人诧异。

④平江路远没有夫子庙那“天下文枢”的大气磅礴,路也就两三步宽,而这个时节的游客也比较稀疏,在骑三轮车小贩的咿呀吴语叫卖声中,便更显幽深宁静。“天下文枢”的店铺沿街对开的,类似观前街,各种现代元素充斥着它的周身,求神拜佛的人络绎不绝,而那许下各种心愿的檀香,冉冉冒出的分明是一股俗气。走在这条路上,一边是小河,沿河的树木优雅地在风中摇曳,吹落的树叶飘在对面的店铺门前,我的目光也随着它转移,从自然景去欣赏人的景。路边的小铺种类繁多,店面的装修是古色古香的,店内的物品也是古意十足的,大件的精细处小巧玲珑,小件的设计确乎又独成一个世界。

⑤循着宿雨未干的青石板路继续往前行,一瞥之间,突然发现有几家咖啡馆,结着伴的文艺青年坐在室内的,坐在遮阳伞下的,不时地抿口咖啡,同对坐的人嬉笑着,相语相望。一阵风吹过,淡淡咖啡气味中仿佛已透着丝丝“檀香”。对面平江河的青石桥上,几对新人正在拍婚纱照,他们冲着镜头微笑,满脸的幸福。新娘撑纸伞,着旗袍,斜倚着栏杆,莞尔一笑间,我便不再想多看新郎一眼了。再往前行,路两旁均是民居,老太太坐在院中晒着太阳,老头像是买菜刚回来,站在路边同老友闲聊几句,好像是在说昨日的输赢,或是在商量下午的牌局,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一点浮躁倦怠的表情。

⑥前方的路标告诉我,往左转便是拙政园和苏州博物馆,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气氛也渐渐热闹起来,忧然惊觉自己已经出了平江路。再回头望一眼这宁静、古朴的青石板路,我仿佛刚走过半个世纪。突然想起木心的一句诗“我回首对十九世纪说,我不该是二十世纪的人。”他想说有些东西遗落在了上一个世纪,而前进的历史不倒退,或许我们能做的是更好地对过去进行解读,我们的脚步曾遗落在那条路上,那也曾是最先进的文明。

(选自《短文学》)

1作者见到的平江路与想象中的平江路有什么不同?

2本文题为乎江路,文章中却不止一处写到夫子庙和秦淮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文章第④⑤段画线句子中两次写到“檀香”。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说说你对这两处“檀香”的理解。

4文章第⑤段写了作者在平江路上见到的各色人群。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5文章结尾处引用木心的诗句“我回首对十九世纪说,我不该是二十世纪的人”有什么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写作(下面两题任选一题

(1)题目:生活中最__________的时光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法)罗曼罗兰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法)雨果

要求:①根据寓意,选好角度,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