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ɡ) 眼眶(kuànɡ) 蓦然(mò) 接踵而至 (zhǒnɡ)
B.烧灼(zhuó) 农谚(yàn) 骨骼(ɡé) 怒不可遏(yè)
C.缄默(jiān) 凫水(fú) 堕落(duò) 目眩神迷(xuàn)
D.绚丽(xuàn) 拙劣(zhuō) 挚爱(zhì) 挑拨离间(jiàn)
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故乡》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格物致知”语出《孟子》,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C.《大道之行也》阐明了道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bǎi) 窈窕(tiáo) 怡然自乐(yí) 俶尔远逝(chù)
B.潮汐(xī) 蒹葭(jiā) 白露未晞(xī) 悄怆幽邃(qiǎo)
C.清冽(niè) 遗骸(hái) 豁然开朗(huò) 往来翕忽(xī)
D.俨然(yán) 垂髫(tiáo) 佁然不动(yǐ) 辗转反侧(zǎn)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现代中学生就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且要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目空一切的气势。
B.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慢慢地变了:变得听话而不再故意作对,遇事能心平气和地商讨而不再强词夺理。
C.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D.随着央行年会大幕的拉开,美联储两位官员在央行内部如何看待低通胀数据的辩论中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立场。
5、阅读《石壕吏》,完成后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请你赏析“独与老翁别”一句中的“独”字一词的表达效果。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体现了他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5)李白的《送友人》中有山有水,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 (人名)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8、 雁
石钟山
人们先是看见那只孤雁在村头的上空盘旋,雁发出的叫声凄冷而又孤单。秋天了,正是大雁迁徙的季节,一排排一列列的雁阵,在高远清澈的天空中,鸣唱着向南方飞去。这样的雁阵已经在人们的头顶过了好一阵子了,人们不解的是,为什么这只孤雁长久地不愿离去。
人们在孤雁盘旋的地方,先是发现了一群鹅,那群鹅迷惘地瞅着天空那只孤雁,接着人们在鹅群中看见了那只受伤的母雁。她的一只翅膀垂着,翅膀的根部仍在流血。她在受伤后,没有能力飞行了,于是落到了地面。她应和着天空那只孤雁的凄叫。在鹅群中,她是那么地显眼,她的神态以及那身漂亮的羽毛使周围的鹅群黯然失色。她高昂着头,冲着天空中那只盘旋的孤雁哀鸣着。她的目光充满了绝望和恐惧。
天空中的雁阵一排排一列列缓缓向南方的天际飞,惟有那只孤雁在天空中盘旋着,久久不愿离去。
天色近晚了,那只孤独的雁留下最后一声哀鸣,犹豫着向南飞去。受伤的雁目送着那只孤雁远去,凄凄凉凉地叫了几声,最后垂下了那颗高贵美丽的头。
这群鹅是张家的,雁无处可去,只能夹在这群呆鹅中,她的心中装满了屈辱和哀伤。那只孤雁是她的丈夫,他们随着家族在飞往南方的途中,她中了猎人的枪弹。于是,她无力飞行了,落在了鹅群中。丈夫在一声声呼唤着她,她也在与丈夫呼应,她抖了几次翅膀,想重返到雁阵的行列中,可每次都失败了。她只能目送丈夫孤单地离去。
张家白白捡了一只大雁,他们喜出望外,人们在张家的门里门外聚满了。大雁他们并不陌生,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大雁就会排着队在他们头顶上飞过,然而这么近地打量着一只活着的大雁,他们还是第一次。
有人说:“养起来吧,瞧她多漂亮。”
又有人说:“是只母大雁,她下蛋一定比鹅蛋大。”
人们议论着,新奇而又兴奋。
张家的男人和女人已经商量过了,要把她留下来,当成鹅来养,让她下蛋。有多少人吃过大雁蛋呢?她下的蛋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张家的男人和女人齐心协力,小心仔细地为她受伤的翅膀敷了药,又喂了她几次鱼的内脏。后来又换了一次药,她的伤就好了。张家的男人和女人在她的伤好前,为了防止她再一次飞起来,剪掉了她翅膀上漂亮而又坚硬的羽毛。
肩伤不再疼痛的时候,她便开始试着飞行了。这个季节并不寒冷。如果能飞走的话,她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家族,以及丈夫。她在鹅群中抖着翅膀,做出起飞的动作,刚刚飞出一段距离,便跌落下来。她悲伤地鸣叫着。
人们看到这一幕,都笑着说:“瞧,她要飞呢。”
她终于无法飞行了,只能裹挟在鹅群中去野地里寻找吃食,或接受主人的喂养。在鹅群中,她仰着头望着落雪的天空,心里空前绝后地悲凉。她遥想着天空,梦想着南方,她不知道此时此刻同伴们在干什么。她思念自己的丈夫,耳畔又依稀响起丈夫的哀鸣,她的眼里噙满了绝望的泪水。她在一天天地等,一日日地盼,盼望着自己重返天空,随着雁阵飞翔。
一天天,一日日,她在企盼和煎熬中度过。终于等来了春天。一列列雁阵又一次掠过天空,向北方飞来。
她仰着头,凝望着天空掠过的雁阵,发出兴奋的鸣叫。她终于等来了自己的丈夫。丈夫没有忘记她,当听到她的呼唤时,毅然地飞向她的头顶。丈夫又一次盘旋在空中,倾诉着呼唤着。她试着做飞翔的动作,无论她如何挣扎,最后她都在半空中掉了下来。
她彻底绝望了,也不再做徒劳的努力,她美丽的双眼里蓄满泪水,她悲伤地冲着丈夫哀鸣着。
这样的景象又引来了人们的围观,人们议论着,嬉笑着,后来就散去了。
张家的男人说:“这只大雁说不定会把天上的那只招下来呢。”
女人说:“那样的话,真是太好了,咱们不仅能吃到大雁蛋,还能吃大雁肉了。”
这是天黑时分张家男女主人的对话。张家把鹅群和她赶到了自家院子里,空中的那只大雁仍在盘旋着,声音凄厉绝望。
不知过了多久,这凄厉哀伤的鸣叫消失了。
第二天一早,当张家的男人和女人推开门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两只雁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他们用这种方式自杀了。
僵直的头仍冲着天空,那是他们的梦想。
【1】根据给出的样式简要概括本文情节:落难、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自然段说,“人们不解的是,为什么这只孤雁长久地不愿离去。”读了全文,你能帮助人们揭开这个谜吗?并分析第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3】本文文题为《雁》,但文中却有大量的文字写了张家男人和女人及围观的人们,你怎样看?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两只雁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他们用这种方式自杀了。”试赏析小说结局的艺术效果,并说说“他们的梦想”是什么?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甜的意思是像糖或蜜的滋味感觉。笑容的甜,声音的甜,味道的甜……使人久久不忘。甜也用来比喻美好的心理感受。被关爱的甜,拥有快乐的甜,助人为乐的甜,收割奋斗成果的甜……带给我们无限的幸福与满足。
请以“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