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
A.女子归宁 B.女子出嫁 C.女子被休
2、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小学校坐北朝南,只有一座四层的教学楼,东面靠山,北面临海,南面是一个小型操场。每年一到冬至,天色就苍莽起来,寒风凛冽,萧条冷落。云被刮得翻滚着往东南跑,山石呈生铁锭的青灰色,枯槁的草在风中乱舞。几点松树的墨绿,还显露着一点生机。每日上坡下坡,被海风无情地推操着,瘦小的老师被刮得直打转。冷风小蛇一样地钻进脖子里,疯狂地厮扯着我们的头发,鞭子似的打在脸上,冻得人眼泪横飞鼻涕直流。我们一头冲进了办公室,它还打着呼哨儿追着不放,死皮赖脸地拍着窗户叫嚣。
A.临(lín)海 凛(lǐng)冽 铁锭(dìng)
B.墨(mò)绿 显露(lòu) 推搡(sǎng)
C.瘦(shòu)小 厮(sī)扯 鼻涕(dì)
D.呼哨(shào) 死皮赖(lài)脸 叫嚣(xiāo)
4、《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写的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艺术成就很高。《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其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更是脍炙人口。在作者笔下,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对下面四则材料分别描写的人物解释错误的一项
A.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贾迎春)
B.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贾宝玉)
C.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贾惜春)
D.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林黛玉)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作为政府官员,要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但官商交往要__________,不能称兄道弟,更不能狼狈为奸。
(2)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求是问道,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__________追求的东西。
(3)及至事过境迁,文化传统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__________。
A.相敬如宾 处心积虑 明日黄花
B.彬彬有礼 处心积虑 朝花夕拾
C.相敬如宾 孜孜不倦 朝花夕拾
D.彬彬有礼 孜孜不倦 明日黄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四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B.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的一面。
C.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与否。
D.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C.“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 )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圣人越发圣明,愚人越发愚昧是因为圣人在已然优秀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写曹操在攻破荆州后面对大江斟酒畅饮,并“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屋檐形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作者描写宋荣子和列子对待世俗生活,荣华富贵的态度时,用了同样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6)“草”是古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可以用来表达悲伤、喜悦等感情,如“离恨恰如春草”。这类句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岁月易逝、时不我待,表达对有才德的人无法施展的思虑。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着“月”字,借助其他景物来描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3)《阿房宫赋》描写秦王的奢侈无度和残暴统治,让百姓心中充满恐惧且极度憎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故君子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 (《论语》)
(2)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 。 (《阿房宫赋》)
(3)谨庠序之教, , 。 (《寡人之于国也》)
(4) ,其黄而陨; ,三岁食贫。 (《氓》)
(5) ,不可胜计, 。 (《报任安书》)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蜀道难》中贯穿全诗,反复咏叹,借以极言蜀道高峻艰险,慨叹蜀地形势多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只有高飞之鸟才可越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表明蜀国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道难》一诗中用善飞之鸟、善攀之猿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呼吸的紧张、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秋兴八首》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咏怀古迹》中写尽昭君远离故国、一生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登高》一诗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琵琶行》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音乐的粗细交织,如珍珠落入玉盘发出浊重或清脆声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琵琶行》中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琵琶行》中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结束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琵琶行》中既是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锦瑟》一诗中以用典手法表达诗人美好愿望破灭,理想可望不可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马嵬》一诗用对比手法来批评玄宗、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东吴生相遇①
(唐)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②平。
(注)①原诗题下有注:“及第后出关作。”此时诗人已59岁。②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诗人用随风漂泊的水上浮萍,形象地刻画了自己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彼此同病相怜。
B.颔联饱含辛酸,诗人觉得年华老去,与娇艳美丽的花朵相比早已没有了青春样态,只好在心情烦乱中借酒浇愁。
C.颈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贫”与“贵”,“陋巷”与“豪家”的强烈反差凸显了乱离社会的种种世态炎凉,暗含诗人对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控诉。
D.诗人身处唐末乱世,历经沧桑,虽然直到晚年才科举及第,但仍心怀施展才华、报效朝廷的志向和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心愿,令人敬佩。
【2】这首诗以“泪”开始,以“笑”结尾,你认为矛盾吗?请结合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13、 李子雄,渤海蓚人也。祖伯贲,魏谏议大夫。父桃枝,东平太守。与乡人高仲密同归于周,官至冀州刺史。
子雄少慷慨有壮志,弱冠从周武帝平齐,以功授帅都督。高祖作相,从韦孝宽破尉迥于相州,拜上开府,赐爵建昌县公。高祖受禅,为骠骑将军。伐陈之役,以功进位大将军,历郴、江二州刺史,并有能名。
仁寿中,坐事免。汉王谅之作乱也,炀帝将发幽州兵以讨之。时窦抗为幽州总管,帝恐其有二心,问可任者于杨素。素进子雄授大将军拜廉州刺史驰至幽州止传舍召募得千余人。抗恃素贵,不时相见。子雄遣人谕之。后二日,抗从铁骑二千,来诣子雄所。子雄伏甲,请与相见,因擒抗。遂发幽州兵步骑三万,自井陉以讨谅。时谅遣大将军刘建略地燕、赵,正攻井陉,相遇于抱犊山下,力战,破之。
迁幽州总管,寻征拜民部尚书。子雄明辩有器干,帝甚任之。新罗尝遣使朝贡,子雄至朝堂与语,因问其冠制所由。其使者曰:“皮弁遗象。安有大国君子而不识皮弁也!”子雄因曰:“中国无礼,求诸四夷。”使者曰:“自至已来,此言之外,未见无礼。”宪司以子雄失词,奏劾其事,竟坐免。俄而复职,从幸江都。帝以仗卫不整,顾子雄部伍之。子雄立指麾,六军肃然。帝大悦曰:“公真武侯才也。”
寻转右武侯大将军,后坐事除名。辽东之役,帝令从军自效,因从来护儿自东平将指沧海。会杨玄感反于黎阳,帝疑之,诏锁子雄送行在所。子雄杀使者,亡归玄感。玄感每请计于子雄,语在《玄感传》。
及玄感败,伏诛,籍没其家。
(选自《隋书·李子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素进子雄/授大将军/拜廉州刺史/驰至幽州/止传舍/召募得千余人
B.素/进子雄授大将军/拜廉州刺史/驰至幽州/止传舍/召募得千余人
C.素/进子雄/授大将军/拜廉州刺史驰/至幽州/止传舍/召募得千余人
D.素进子雄/授大将军/拜廉州刺史/驰至幽州/止传舍/召募得千余人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B.迁:在古代指变动官职。古代与升官有关的词语有:擢、拔、摄、晋等。
C.中国: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古义中中国一般指中原,后成为我国的专称。
D.皮弁:先人很重视冠帽的礼仪,将其尊称为首服。皮弁就是华夏衣冠体系中首服的一种。以皮革为冠衣,冠上当有饰物,一般是皮革缝隙之间缀有珠玉宝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子雄少小时,慷慨有大志,他因功升为大将军、历任郴州、江州二州刺史,都有能干之名。
B.李子雄从井陉道讨伐杨谅。当时杨谅派大将军刘建经略燕、赵,正攻打井陉,两下相遇于抱犊山下,杨谅被打败。
C.司法部门因子雄说话失言,上走账检举这件事,他最终因为这被免职。不久复职官到江都。
D.李子雄随来护儿从东平将到沧海去,适逢杨玄感在黎阳造反。被炀帝怀疑,下诏押解。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新罗尝遣使朝贡,子雄至朝堂与语,因问其冠制所由。(4分)
(2)宪司以子雄失词,奏劾其事,竟坐免。(4分)
【5】文中塑造杨子雄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因为它告诉了你,你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如果你听它的,然后改正,那它自然就会走掉。——钟南山
②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微博橙子辅导
③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它。——联合国《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④意大利一位女科学家独自背上行囊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她走出沙漠的那一刻,双腿跪地,表情漠然。当记者问她在征服了沙漠后为什么要跪下来时,她告诉记者:“我在感谢塔克拉玛干沙漠允许我通过!”——橙子辅导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班上拟举办主题班会,由于疫情影响未能成行,现拟补办主题班会,班委会准备邀请你发表主题演讲。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