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糜子(měi) 冗杂(róng) 斡旋(wò) 戛然而止(gā)
B.行辈(xíng) 寒噤(jìn) 龟裂(jūn) 怒不可遏(ē)
C.翩然(piān) 褶皱(zhě) 缄默(jiān) 犬牙差互(chā)
D.篆刻(zhuàn) 羁绊(jī) 惬意(qiè) 悄怆幽邃(qiǎo)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jūn) 漫延 怒不可遏(è) 振耳欲聋
B.连翘(qiáo) 幅射 风雪载途(zǎi) 名副其实
C.蓦然(mù) 撺掇 溯洄从之(sù) 挑拔离间
D.行辈(háng) 燥热 强词夺理(qiǎng) 世外桃源
3、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⑴所以偏旁的数目比部首多,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⑵这是因为部首所取偏旁都是表意的,而偏旁除部分表意外,更多的是表声的。
⑶如“江”“河”中的“氵”“工 ”“可”都是偏旁,“氵”是部首,而“工”“可”只是表音的偏旁而不是部首。
⑷部首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A.⑶⑵⑷⑴ B.⑷⑶⑵⑴ C.⑷⑵⑶⑴ D.⑶⑴⑵⑷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屋舍俨然 豁然开朗
D.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1】《蒹葭》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的环境描写,既渲染气氛,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B.“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C.“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许多使我们执著追寻的美好的东西。
D.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终不可得的绝望之情。
6、诗文默写。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晏殊《浣溪沙》中将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7)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________(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_______是第一位的。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云雾深处有庐山 (潇湘雨)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自从少年时代读李白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我就对庐山产生了无尽的向往。
②今年暑假,邀了几个好友,终于出行了。八月份天气特别好,我们一行坐在汽车上,环山绕了无数圈才爬上庐山的牯岭。望着被扑朔迷离的云雾环绕着的山峰,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我仿佛一下子迈入仙境,尤其被那变幻莫测的云雾所陶醉。有道是:“庐山之奇莫若云”。因云雾缭绕,庐山在游人面前,多少带有几分腼腆与羞涩,总是含情脉脉地遮掩自己,让你永远看不清她的全貌。
③云雾中看风景,似真似幻,别有一番情趣。当我们登上牯岭时,此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醉人的水彩画:一缕缕如烟的浮云,在灌木中飘荡;峰壑松石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编织成各式瑰丽多彩的图案;青山因白雾的衬托,显得更加苍翠。细看那阵阵云雾簇拥着群峰,或缠绕在山腰间,像仙女身上的绸带,缓缓地飘动;或留在山巅上,似情人私语,久久不肯离去;或积聚在山壑里,形成一片白茫茫的云海。雾浓时,像厚厚的帷幕,遮住了庐山的万般秀色;雾稀时,像仙女们身披的薄纱,峰峦、山林、房屋时隐时现,若明若暗,十分神秘。
④难怪宋代诗人苏东坡对这朦胧美会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绝唱。接着,我们又来到五老峰下看云雾,那壮丽的景色令人赞叹不已。浓厚的白云,将大山团团围住,只有黛青色的山尖露出云层。渐渐地,雄奇峻拔的群峰全不见了,像有一双无形的巨手,用棉絮将大山紧紧裹住。可不一会儿,五老峰的峰顶又穿出云层,有如五把镀金的宝剑刺向青天。李白笔下“青天削出金芙蓉”的名句,可谓将五老峰秀丽峭拔的英姿,描绘得生动贴切、惟妙惟肖。
⑤庐山云雾与游人有着难舍难分之情。在庐山游览,我们常看到那飘泊不定的白雾,随着轻柔的微风在山涧浮游,绕着一块块形象俊美的巨石不愿离去。古代诗人定对云雾有着细心的观察和体验,方能写出“白云抱幽石”“飘飘绕石飞”这样引人遐思的诗句。
⑥我们还观赏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别墅群。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艺术博物馆”的各式建筑,依山傍水,隐没在林木之中。它的屋顶多用铁皮钉盖,漆成红绿色,常被云雾笼罩,随着大雾飘散,一个个艳丽的屋顶,渐渐露出一角,衬托出“万绿丛中点点红”的秀丽景色。云雾中看点缀在绿色山谷中的小别墅,犹似一个秀美、典雅的盆景,镶嵌在幽谷之中。这藏而不露、神秘含蓄的朦胧美令人神往。
⑦古诗用“夏云多奇峰”来形容夏云之美。庐山夏天的云海确有翻滚不息变化多姿的特征。徜徉在茫茫云海之中,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滋味。置身于崇高美与秀丽美融为一体的庐山中,更令人感悟到“白云处处长随君”的绝妙意境。
【1】作者在庐山游览了哪几个地方?本文中庐山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请从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角度对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作批注。
【3】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刺”字的理解。
可不一会儿,五老峰的峰顶又穿出云层,有如五把镀金的宝剑刺向青天。
【4】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第⑦段有何作用。
【5】文章多处引用古诗词名句来描绘庐山云雾,有什么好处?
9、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享受 的乐趣》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作。
请以孔子的某一句话(或几句话)的内涵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要求:①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可以引用材料中给出的孔子名言,也可以引用孔子的其他名言;③除诗歌,文体不限,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