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一定不是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一定不是为自己谋私利。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译文: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天空是那么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D.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
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有吃粽子,划龙舟,插艾叶,挂香袋,喝菊花酒的习俗。
B.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有吃年饭,守岁,拜年的习俗,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谓之“闹元宵”。
C.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打春”,有吃春饼的习俗。
D.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稻子快收,有芒的麦子可种”。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为“五经”之一,汇集诗歌305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B.《社戏》提到的“小丑”“小旦”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滑稽人物、年轻女子。
C.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作品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D.阿西莫夫,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其代表作有《基地》《登勃朗峰》等。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
B.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C.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D.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萋萋: 溯洄: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共305篇,它分为赋、比、兴。
B.《蒹葭》全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直接描写了“伊人”,使其身影无处不在。
C.本诗和《关雎》在语言形式都四言为主,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但《关雎》含蓄委婉,场景朦胧,而《蒹葭》则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使诗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
【3】请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表达效果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2)兼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3)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冥有鱼》中,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飞翔状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以上选段出自《傅雷家书》,文中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2】阅读了《傅雷家书》,你能看出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除了血肉相连的父子关系,还是什么关系?(提示:至少答出两种关系)
【3】《傅雷家书》和《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均有父亲教育孩子的描写,结合具体情节说一说这两位父亲的教育方法有何不同?
8、阅读安宁的《这样的父亲》,完成下列小题。
①秋末冬初,寒意渐浓。办公室的门忽然无声地开了一条缝,却不见人。正诧异间,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伸了进来。
②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过了两三秒钟,才看见蛇皮袋后面有一个和袋子一样脏的中年男人,两眼通红,一脸倦容,头发零乱。头上还黏着草屑,穿着一件皱巴巴褪了色的衣服,右手的袖子卷过手肘,左肩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包裹。他迟疑地从门缝中挤进来,似乎感到了大家目光中的厌恶,于是停住脚步,小心翼翼地问:“张老师……在吗?”
③“哪个张老师?”
④“就是我儿子的班主任呀。”
⑤“你儿子是哪个班级的?”
⑥他说了一个班级,并报出了他儿子的名字,同事中有几个人便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都是那个学生的任课老师,都惊讶于那样出色的孩子的父亲竟是这个样子!
⑦有人告诉这位父亲,他儿子的班主任出去了,让他先进屋等一会儿。男人小心地走了进来,他把两个包放在地上,人也“扑通”一声坐下去,直接坐在了地上!大家都愣住了,纷纷叫他起来,让他坐到椅子上,他却着急地连连摇手。
⑧大家不再坚持,转而询问他从哪里来,找儿子做什么。
⑨听到热心的询问,他的声音完然哽咽了。他说,两年前,他妻子因受惊吓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家人稍一疏忽,她就离家走失了。两年来,四处求医问药,仍没有好转。前些日子,因忙农活疏于看护,妻子再次离家。他风餐露宿,不分日夜地已经寻找了近一个月。说到这里,男人长叹一声,窝在眼里的一汪泪终于滚落下来……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有人给他纸巾,他摇摇头,从衣袋里扯出一块皱巴巴的手帕,到门外去擦。
⑩同事小余默默地起身,倒了杯水递给他。小宁把自己刚买的两张热馅饼放到男人的袋子上。其他人都从座位上站起采,不知谁带的头,有人把一些纸币放到他的包袱上。
(11)男人有些不知所措,涨红着脸,慌忙摆着手:“不……不是的,我不是这意思,我是来看看孩子的。”他拿起小宁给的馅饼说:“老师给的这个,我要。”随即把那些纸币抓起来放到就近的桌上,说:“这个我真不要,那成啥啦!”
(12)张老师回来了,男人简略地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然后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们纷纷夸他儿子,他听了,点着头,脸上的愁容散去不少。
(13)张老师出去叫他的儿子,男人不安起来,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只见他快步走到镜子前把自已从头到脚仔细地整理了一遍。做这些时,他似乎完全忘了身边的其他人。
(14)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男人侧耳听了听,忽然现出了紧张的神色,他飞快地把自己掉在地上的“家当”塞到桌下,再次扯了扯衣服,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把零碎但叠得十分整齐的钞票,看得出,那是他给儿子准备好的生活费。
(15)门开了,张老师的身后走来一个个头高高、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一进门就冲男人露出了两颗小虎牙,脆脆地喊了一声:“爸!”
(16)这时候,我发现,一直卑微拘谨的男人挺直了身子……
(17)他和儿子说话的声音,和所有过着平静幸福生活的父亲没什么两样。儿子沐浴在父亲话语的春风中,脸上泛着红晕,微笑着,不断地点着头,神色中没有一点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生出的难堪和羞愧。如果说这之前这位父亲给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18)我的眼睛湿润了,惊叹于这种变化且深深为之感动。看着四周,同事们的脸上也写着同样的感动和敬重。我们惊叹这奇迹,更敬重这奇迹的创造者——父亲!我们也终于明白:这样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
【1】阅读文章,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 “我们”的感情变化 |
中年男人刚出现在老师办公室 | ① |
中年男人对老师报出他儿子的名字 | ② |
③ | 同情 |
中年男人见到了儿子 | ④ |
【2】文题为“这样的父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是个怎样的父亲。
【3】赏析第(17)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有人说“有怎样的父亲,就应该有怎样的儿子。”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把一群蜜蜂和一群苍蝇同时装进一个玻璃瓶里,将瓶子横着放平,让瓶底朝着光,小蜜蜂们会一刻不停地在瓶底附近飞舞,一次次撞到瓶底,哪怕力竭而死。而苍蝇则在瓶子里乱撞,不一会儿,就能从瓶口逃之夭夭。
蜜蜂身上发生的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它被称为“路径依赖”,这一现象和物理学中讲的惯性十分类似,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人很难走出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