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蛮横(hèng) 翌日(yì) 刹那(chà) 风雪载途(zǎi)
B.亢奋(kàng) 矗立(zhù) 腈纶(qīng) 戛然而止(jiá)
C.拾级(shí) 棱角(léng) 追溯(sù) 弄巧成拙(zhuó)
D.舆论(yǔ) 髯须(rán) 挟制(xiá)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国内外大型展会成为重庆小面拓展市场的重要舞台,实现产业化发展的重庆小面正朝着百亿元“名小吃”的目标迈步前行。
B. 我市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研发迈出了新步伐,跨上了新台阶,其中由广大消费者参与试驾的长安逸动EV460在大街小巷风头正健。
C. 重庆市北碚区荣获“国家级卫生区”,这是重庆市首个获此荣誉的区县。
D. 两江新区的挂牌成立,极大地拓展了重庆城市发展空间和城市布局,为打造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增添新的动力。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物体震动 无动于衰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B. 难逃扼运 在却难逃 海枯石烂 五彩斑斓
C. 束手无策 如法炮制 难以置信 戛然而止
D. 天衣无缝 消声匿迹 气息奄奄 变化多端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 )
A.归省(shěng) 缄默(jiǎn) 溯迥(shù) 大彻大悟
B.垂髫(tiáo) 俶尔(shù) 悄怆(chàng) 顾名思义
C.撺掇 (duō) 两栖(xī) 篆章(zuàn) 相辅相成
D.凫水(fú) 冗杂(rǒng) 迁徙(xǐ) 戛然而止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的感情。
D.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6、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兼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庄子》)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_,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8)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7、《傅雷家书》名著阅读。
(1)根据原著意思,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写在括号内。
溢于言表 谆谆告诫 跃然纸上 莫逆之交 现身说法 良师益友
《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________),像(________)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书信并思考:这段文字主要强调日常生活中哪方面的教子之道?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福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
一选自《傅雷家书》
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材料一)上古时期,没有文字,人们结绳记事。后来,要记的事多了,有的还需长久保存,古人就在龟甲兽骨上刻画记事,产生了“甲骨文”商周时期,随着治铜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将文字刻写在青铜器上,出现了“钟鼎文”,也称“铭文”,但甲骨难得,青铜器也只有贵族才有,依然满足不了书写需求,于是,勤劳而智慧的古人又发现竹片可以用于书写,而且竹子很容易获得。这样,由竹片穿连成的竹简就开始使用了,也称“简牍”或“尺”。同时,因为最平发明了养委绿丝,绢帛也在春秋末期开始被达官贵人用来书写信件和文书。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记载了汉朝古人的书信载体一一尺素,即长约一尺的白绢。
(材料二)东汉蔡伦在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发现将废弃的树皮、麻头及废弃的破布、破渔网等捣烂或蒸煮成浆状物,在席子上摊成薄片,再在太阳底下晒干后,可以制作出表面更为平整的植物纤维纸。于是他就在公元105年上奏皇帝,将这种纸在民间广泛推广,百姓遂称之为“蔡侯纸”。
(材料三)18世纪后,古老的中式造纸术走向了衰落。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受重农抑商的来缚,我国造纸业一直停留在手工作坊生产阶段,未能实现质的突破这时西方则正在经历工业荜命浪潮的洗礼,汲取中国造纸术原理和工艺精华,发明了新式杋械打浆杋和长网造纸机,造纸的功效和质量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此,机械纸开始风行。洋务运动时期、我国虽然学习西方,开设了一些机械造纸厂,但造纸设备和纸浆等核心工艺及原材料都依赖进口,造纸质量也很差。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造纸业才开始走向复兴。
【1】选出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A. 竹简开始使用的原因是古人发现竹片可以用于书写,而且竹子易得。
B. 尺素,即长约一尺的白绢,它是最早的书信载体。
C. 18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受重农抑商的束缚。
D. 我国的造纸术历史悠久,曾经领先世界,但明清时期走向衰落,深刻地启示我们科技进步需要创新精神,需要深入的交流和借鉴。
【2】“蔡侯纸”在民间得以推广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珍妮闻到厨房有一股腐烂物的气味。通过观察她发现气味来自于水槽下面的一只桶里,那里盛满了散发着臭味的水。一旦她倒掉桶里的水,臭味就随之消散。但是,一会儿工夫,桶里就会再次盛满带臭味的水。如果珍妮不断地通过倒水来解决问题的话,我们谁都不会夸她聪明。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找到漏水的管道,并且将它修好,因为它才是不断积水的根源。
生活中很多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