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昌都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万五千里长征闻名遐迩于世界。

B. 说起他这些年在国外的经历,真是一言难尽

C. 人民解放军排着整齐的方阵,气势磅礴地走过天安门广场。

D. 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黄轩是个优秀的演员,他把《妖猫传》中白居易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B.讲和谈判因意见分歧危如累卵,而会长从中斡旋方转危为安。

C.针对那样的做法,我们曾经对他做过多次劝告,但是他依旧恍然大悟,结果落得如此下场。

D.生活中的他是一个拘谨的人,周围的人都非常喜欢他这种外向的性格。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展现的各种大场面、塑造的各种特技场景,让看惯了欧美特技的观众们也叹为观止

B. 2019年3月31日,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在南滨路开跑,世界各地的跑迷们纷至沓来,尽享奔跑的盛宴。

C. 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交警支队组织部分退休老人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D. 我们要挺直不屈的腰杆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骤雨,以不倒的姿势昂首走进每一个阴晦潮湿的日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对来宾要热情接待,千万不能怠慢

B.他为人处事十分洒脱,即使在生人面前也从不拘束。

C.她看过配料单后,自行换了一些配料如法炮制出这道菜。

D.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副其实,让人叹为观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

B.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C.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

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分析“浮云”“落日”这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理解文意,按要求默写原句。

(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渔人“欲穷其林”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①《社戏》中“我就是鲁迅本人,因为文中“我”的名字叫“迅哥儿”,鲁迅少年时代的确跟着母亲回过娘家,在江南水乡的农村里生活过。___

②作者以看社戏为中心事件展开情节,社戏是全文的线索,课文给我们展示的确实不仅是看社戏,而是一幅农村生活的画卷。___

③作品中说,鞭打绑在台柱子上的红衫小丑,是那夜看的“最好的一折”戏,文末又写道: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意思是说,以后看的戏都没有那夜看的戏精彩。___

④文末一段,与其说是豆“好吃”、戏“精彩”,还不如说那一夜的一切给“我”留下至深难忘的印象。“我”难忘的是农村小伙伴真挚的情谊,依恋的是纯朴的人们,向往的是农村 无拘束的生活,“豆”和“戏”代表的是童年那段愉快的生活。___

⑤《安塞腰鼓》一文,运用了许多排比句,从排比句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即:句内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___

⑥《绝唱》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写白妞。侧面描写首先体现在白妞出场前人们前来戏园听演唱的盛况上,其次体现在琴师、黑妞的表演技艺的描写上,再次体现在听众对 演唱的评论上。___

⑦《在声音的世界里》主要写了作者热爱音乐,把笔墨集中在对音乐的体验、理解与思考上,因此,描写“雨”的声音是多余的。___

⑧《摆渡》既是一篇哲理散文,又可看作一则现代寓言。对于作家来说,“摆渡”就是引导人们的思想,沟通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彼岸”则比喻心灵的净化和精神 的升华,这是一种崇高而纯洁的精神境界。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炊烟里的父爱(尤金)

①对于食物,父亲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款款深情 他爱吃,也爱煮。

②曾经,我们有过家徒四壁的日子。捉襟见肘的生活,贫瘠一如缺水的沙漠,可是,我们的餐桌上却还是油光闪闪的。

③星期日,未等阳光大张旗鼓,父亲便会在温柔的晨曦里,拎着菜蓝,上菜市。囊中羞涩,不能大鱼大肉大蟹大虾,他的脑筋便拐个小弯子,买肥肉、买小鱼、买瓜果、买蔬菜。回家后,把那一大块宛如白玉的肥肉切成细细的小块,然后,起锅,锅热了,便把那堆光澄澄的肥肉一股脑儿地倒进去。

④我站在炉子旁边,饶有兴味地看。肥肉受热,“滋滋滋、滋滋滋” 地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慢慢慢慢地,溶了、溶了,溶化成一锅金黄色的油,溶不了的,就变成了香香脆脆的猪肉渣。这时,整间小小的简陋的厨房都氤氲着猪油那绵绵密密、浓浓郁郁的香气。

⑤父亲手脚麻利地把猪油渣捞起来,然后,把猪油慢慢地倒进陶钵里。我睁大着眼睛看,觉得那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接着,他用筷子夹起一颗猪油渣,往我口里送。猪油渣在口腔里金碎玉裂,鲜香的味儿在舌面上活蹦乱跳,形成了一生悠长的回味。

⑥接着,父亲用盐把小鱼们腌了,放进猪油里去炸,香味就像爆竹,噼噼啪啪地四处飞溅,我想,就算是患了厌食症的人,味蕾在这一刻也会起死回生吧!

⑦在晚餐桌上,父亲面前就端端正正地放着那个陶钵,他在每个孩子的饭碗里浇上一大匙猪油,再撒上一圈酱油,仔细地拌均匀。让我们配着炸得酥脆的小鱼和烫得碧绿的菜心,大快朵颐。这样的饭菜,简朴得近乎寒酸,但是,在我们的记忆里,它却绽放出艳艳的花朵。那种被香味紧紧拥抱着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直到今天,我们四兄弟姐妹一看到猪油渣,双眸依然会大放异彩,而一闻到猪油的香味儿,也还是会心驰神往的。

⑧父亲让我们知道,纵是活在贫穷的夹缝里,我们还是能够以丰腴的猪油来安慰饥饿的肠胃的、我们也依然能够以亮亮的油光把餐桌的气氛点缀得花团锦簇的。

⑨有一个很长的时期,父亲在生活线上走得不很顺畅,极早出极晚归,回来时,早已过了用膳的时间。母亲把他的餐食留在一只大碗里──白米饭压得密密实实,上面有卤蛋、咸鱼和青菜。有时,上面放的是煎午餐肉配蛋花;或者,几大匙香菇肉酱(罐头)配长豆。母亲把饭菜热了,在荧荧的灯火下,看着他吃。不管母亲给他准备什么,他都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浮着的,是感恩惜福的恬然。纵是淡淡的白米饭啊,父亲也能从中尝到饭里泌出的甜味。随遇而安的心态,使一切落入他口中的食物都变得很可口。把碗里的每一颗饭粒都扒得精精光光,父亲很满足地长吁一口气,重又有了奋斗的精力和信心了。父亲认为,日子就算过得很困窘,胃囊是不可以被亏待的。当鱼翅鲍鱼伸手难及的时候,青菜豆腐也别有一番好滋味。味蕾,是应该有能伸能缩的耐力的。 

⑩在父亲的熏陶下,年纪很小的时候,我们便已经知道,甜有甜的大魅力、淡也有淡的吸引力。鲍鱼固然美味,咸鱼也不赖;燕窝固然细致可口,锅巴也别有风味呀!父亲把食物的香气注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把快乐的元素掺和在内,镶嵌在我们长长的一生里。

1作者记忆中的父亲对食物的“款款深情”是通过哪几件事表现的?请简要概括。

2请你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说说第⑨段的作用。

3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猪油渣在口腔里金碎玉裂,鲜香的味儿在舌面上活蹦乱跳,形成了一生悠长的回味。

(2)他在每个孩子的饭碗里浇上一大匙猪油,再撒上一圈酱油,仔细地拌均匀。

4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⑩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人这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我们很容易记住那些雄浑壮阔的、力挽狂澜的、全新蜕变的那一天,但其实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那一天都因为它的独特性,被标注在了时光的日历上。

你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带我们一起去回顾。请以“那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 600 字;(2)自定立意,符合文体;(3)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