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徐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雄辩  强词夺理  挑拔离间  分崩离析

B. 彷惶  阳奉阴违  论资排辈  袖手旁观

C. 阻碍  相辅相成  格物致知  招摇撞骗

D. 捡讨  自圆其说  出类拔萃  不修边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5月11日,珠海市初高中全面复学,校园里又喧腾起来。

B.她踏上了赴武汉抗疫的征程,父亲的叮咛还萦绕在耳畔。

C.杨教授为人谦逊,不慕名利,目空一切,深受学生爱戴。

D.香山湖公园二期于“五一”期间开放,游览的人纷至沓来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置身在瘦西湖公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B. 她从小就养成了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 这篇文章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D. 不容置疑,这是一篇动人心魄的文章,读着读着我似乎感到有一股汹涌澎湃的激情在胸中激荡。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shi)   罚(chěng)   细茵   翻来覆去

B.nán) 旁骛 踉跄   鹤立鸡群

C.子(jiē)   戮破 祭祀() 歇斯地里

D.居()   首()   座位   烘堂大笑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解释词语“一任”“零落”的意思。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

(5)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9)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1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1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石潭记》中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填空。

(1)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__________》。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保尔的成长过程中名著 《________》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明年我回家

何建明

①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没有了父亲的家,此后我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每年回到那座围墙内的小楼里。母亲一人独守这空荡荡的房子也不合适,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②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回老宅去。“她不听的!风雨无阻!”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听多了,有时我也会假装生气,在电话里“责令”母亲不能再没完没了往老宅跑了,尤其不能开那“碰碰车”(后来改成电瓶车),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③那天,夜幕暗淡的灯光下,陪母亲回老屋,姗姗而行在故乡的小路上,观现忆往,别有一番滋味和感慨。

④到了自己家的院子。

⑤母亲掏出钥匙,很用力地将"铁将军”拉开——那大门很重,母亲用力时整个身子都往上“跳”了一下,有点“全力以赴”。我伸手帮忙,却被母亲阻止:“你挪不动的!”她的话,其实更让我心痛:我一个大男人挪不动,你一个八十五六岁的老太太怎么能挪得动呀!

⑥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母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间——

⑦“阿爹,小明回来看你了!”父亲含笑地看着我们,只是那笑一直是凝固的——那是他相片上的表情。呵,十年了,只是一转眼的工夫!那一年,我带着去采访华西村吴仁宝的任务,顺道赶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当时他无力地朝我挥挥手,说:你的事不能耽误,快去写吧。吴仁宝是我熟人,我们都是干出来的……这一年,父亲走了。七年后,他的熟人吴仁宝也走了。

⑧三鞠躬后,我为父亲点上一支香烟,再插上一把母亲点燃的香放在祭台上……我忍不住哽咽起来,像少时在外受了委屈后回到家的孩子。

⑨“走,看看你的房间。”母亲怕我太伤感,一把拉我上楼。

⑩其实从进门的第一眼,我已经注意到:所有的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地放在原位,且整齐而洁净。“还这么干净啊!是你经常擦洗的?”

母亲含笑道:“我隔三差五回家就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遍……不要让你爹感觉没人理会他了,也好等你们回来看着舒服。”

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一张宽宽的床上,上面盖着的是我熟悉而陌生的黑底花被面,被子的夹里是土布,那土布是母亲和姐姐亲手织的,摸上去尽管有些粗糙,但它令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当年母亲与姐姐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的情景……床边是一排梳头柜,也叫书桌,上面的相框内,是父母引以为自豪的他们的儿子在部队时当兵、当军官的照片,以及与他们的合影。那个时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好像有我这个当小连级干部的军官就知足了!

“看,里面全是你的书……”母亲拉开一个个抽屉,让我看。令我惊喜的是,它们多数是我早期的作品,有的我早以为遗失了。母亲一边唠叨着,一边弓着腰,开始翻箱倒柜。“这是你的衬衣,没穿两次。”“这件棉衣,是那年冬天你回家时特意给你缝的。”“看,这是你爹让你从部队拿回来的解放鞋,还是新的,他都没来得及穿……”快二三十年了,母亲竟一件不少地将我曾经用过和我孩子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此完整、完好!

“你看这个……”母亲从一个包袱里拿出一个暖水袋,说:“还记得那一年你们第一次春节回家,我给小孙女买的这个暖水袋吗?

“记得!怎么不记得呢!”我一把抓过暖水袋,摸了又摸,眼睛很快模糊了……那一年冬天,我带女儿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冷的天气。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的,她奶奶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电去镇上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不想回家途中,雪路很滑,母亲连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倒上热水还能用。啥时你带我孙儿们回来?”母亲顺势拿过暖水袋,认真地看着我。“他们都回来你也不用担心,我这里啥都有……”母亲像变戏法似的,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暖水袋,还有电热毯、铜热炉和夏天用的凉席、毛巾被、竹扇……一年四季所用物品,应有尽有。我吃惊地张大嘴巴。母亲喃喃道:“你们回来,这些都能用上。”她抱过一床棉被和床单,放在我手上。

柔软软、绵温温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我顿觉有一股巨大的暖流涌进我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

母亲惊诧地看着我,问:“你懂啥了?”

我说:“明年我就回家来!”

母亲有些不安地笑了。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

1从全文来看,第③段加点词语“观现忆往”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________

2请结合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赏析第⑩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所有的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地放在原位,整齐而洁净。________

3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要”改成“要是”可以吗?为什么?________

4请结合对上下文文意的理解,谈谈第段中“我”“现在懂了”些什么?________

5请结合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赏析第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有些不安地笑了。__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24,题目:慢慢地,我懂了

要求:①要认真审题,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