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莆田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sǒnɡ) 奋(kàng 皱(zhě 预(gān

B.徙( 落(duò cāo

C.辈(háng (shǒu) kǎn yōng

D.shù 劣(zhuō 诚(qián  顶(qióng

2、下面加点字注音的全正确一项是(   )

A. 辈(háng)   暗(huì)   两() 销声迹()

B. 然(piān)   羁(pàn)   ()   鲜为人知(xiǎn)

C. (yàn) 慢(dài)   粗(zào)   然开朗(huò)

D. 探(kuī) 嚣(xuān) 然(jiá) 悄幽邃(chuàng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中的鲲、鹏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B. 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壮阔。

C. 文中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4、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身在井隅,心向璀璨,再平凡的生命,都有权利去追寻不平凡的光芒,而雷海为就是最好的激励!

②人们不禁会问:外卖小哥为何能逆袭夺冠?答案只有两个字——喜欢。

③十几年前,他到书店读诗、抄诗;送外卖时,他抓住等餐或休息的间隙背诗。

④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北大硕士获得总冠军,惊呆众人。

⑤十三年的时间,他将诗词沁入心田,化作春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⑥雷海为告诉我们:真正的诗意,不应该只是优雅时光里赌书泼茶、侍花弄草的那份闲情逸致,而更应该是纵使身处困顿,依然不忘抬头看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

⑦有人形容说:他就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平日不管江湖之事,一旦出手就会震惊整个江湖。

A.①④③⑤②⑦⑥ B.①④⑦③⑤②⑥

C.④②③⑤①⑦⑥ D.④⑦②③⑤⑥①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小题

樵夫词(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集中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弥尔顿说,书籍“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请从下面两部书中任选一部,结合其主要内容,说一说你从中提炼出了怎样的智慧精华。

①《傅雷家书》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 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 春天便来得迟了。

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 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指的是( )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2】第③--⑦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3】第⑥段“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中的“一定”能否删掉?为什么?

【4】第⑦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段平桥村的快乐时光,芬芳了鲁迅对淳朴乡村和童真友情的回忆;一处偏僻却优美宜人的小石潭,触发了柳宗元对人生“忧”“乐”情怀的感慨……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 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不少于 600 字;

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