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哈密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各种污蔑和诽谤,他进行了坚决地还击,并振振有词地说:“身正不怕影子歪。”

B. 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兴致勃勃地云集于“巨伞”之下。

C. 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 市场上各种营养品良莠不齐,一些含有激素的产品,会引起人体不适,危害健康。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期,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云南文山、德宏等地实施调查,新发现了5个两(xī)类物种。

B.一男子在公众场合未按工作人员要求规范佩戴口罩,还指着手中的口罩(qiáng)词夺理:“我带了,你没看见吗?”

C.84消毒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shí)性,我们使用时要按照科学的比例兑水稀释。

D.2020年4月4日,国家举行了大型哀悼活动,深切(miǎn)怀在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内容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B. 《灯笼》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并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和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C. 鲁迅的《社戏》一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在外婆家的美好往事,刻画了一群淳朴友爱的农家孩子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D. 《时间的脚印》多处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可以记录时间以及怎样记录时间。

4、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 首联写得洞庭湖的湖水浩荡满溢,与岸齐平,天空倒映湖面,湖上湖中浑然一体。“虚”和“太清”均指天空。

B. 颔联写洞庭湖的水气蒸腾迷漫了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发出震天撼地的洪响,诗人直感城墙也在撼动。

C. 最后四句写诗人想要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说得很直接。“端居耻圣明”表露出他的心迹。

D. 这首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盛世出仕建功立业的心志;在写景上则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诗,②漠漠:水汽弥漫的样子。③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④含滋:湿润,带着水汽。⑤散丝:雨丝。

1诗人通过写雨、江、①______、②______等景物,抒发了③______之情。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关关睢鸠,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饮酒》中描写诗人不受尘俗烦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今天,我们都应有忧患意识,就像孟子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

(5)《卖炭翁》中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恐龙无处不在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⑧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⑨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⑩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⑪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⑫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⑬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⑮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说明文。

B.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这一句是补充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C. 第四段指出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引起作者深入地思考:“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呢?”

D. 第六、七段通过逻辑推理,指出恐龙化石的出现说明了大陆在漂移。

2下列对本文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提出观点。

B. 文章是一篇以逻辑顺序展开的事物说明文。

C. 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一方面逻辑性强,精明简练;一方面又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D.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这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3文章结尾告诉我们:“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文章是如何从恐龙化石推理出大陆在漂移的,请简要地说出推理的过程。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精气的摇篮。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

请围绕“读书”的话题,撰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②演讲稿要体现出演讲的特征; ③不得抄袭、套作,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