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给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固态水银- 38.8℃;②金1064℃;③铜1083℃;④铁1535℃;⑤钨3410℃;⑥固态氧-259℃。
A.用钨制成的灯丝易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氧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2、电影《长津湖》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30℃的严冬,与美军在冰天雪地里殊死战斗的英勇事迹。志愿军战士的眉毛和胡子上结满了霜,以下现象中和其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冰雪消融
B.树上的雾凇
C.大雾弥漫
D.湖水结冰
3、关于教室内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
B.教室门的宽度约为90cm
C.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300g
D.声音在教室内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4、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铝块、铜块(已知三者中铜的密度最大,铝的密度最小)分别制作成体积相同的空心球,并在空心部分加满水,总质量最大的是( )
A.铝球
B.铜球
C.铁球
D.一样大
5、在庆祝2024年新年茶话会上,班里的小红同学用古筝为大家弹奏中华名曲《茉莉花》助兴,优美的琴声引来大家的阵阵掌声。下列关于琴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6、在探究“气泡运动”的实验中,下图绘制了三个不同气泡在直玻璃管内运动的s-t图像,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原理是
B.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
C.三个气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气泡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7、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8、如图所示,在收割工作中,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谷物的车辆以同样快 慢、向相同方向前进。如果说运输车内所装的谷物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联合收割机司机
B.空中下落的谷物
C.前方田里的庄稼
D.天空飘着的白云
9、《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学生喜爱的一档综艺节目。“飞花令”环节是该节目的亮点,下列对“声”的飞花令诗句描述正确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物体不需要振动就能产生风雨声
B.“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听见泉水声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C.“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听不见机杼声是因为声音的音调太低
D.“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马车声的传播速度等于马车行驶速度
10、关于下列所示的四个声音波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其它三个音调不同的是乙
B.与其它三个响度不同的是丙
C.与其它三个音色不同的是乙
D.音调相同的只有甲和丁
11、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 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12、诗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固
B.凝华
C.熔化
D.液化
13、关于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表征物体含有物质多少的物理量
14、小明利用老式调焦照相机给小丽同学拍完半身照后,要给她拍全身照,应( )
A.小明离小丽近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B.小明离小丽近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C.小明离小丽远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D.小明离小丽远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15、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 )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16、一束光线和水平镜面的夹角是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是40°
B.反射角是40°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可能不变
D.反射角是50°,入射角是50°
17、下列生活中的事例中,属于减慢液体蒸发的措施是( )
A.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进冰箱储存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18、如图所示的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C.在第3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因为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19、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C.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在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光屏应该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0、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属于光的色散
B.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21、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该过程放热
B.“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该过程放热
C.“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放热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22、2023年12月18号晚,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 2级地震,武警官兵迅速出动展开救援工作,其中热成像仪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应用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声呐
B.电视遥控器
C.验钞机
D.超声波碎结石
23、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4、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日晕现象
C.水中倒影
D.手影游戏
25、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__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侧(选填“内”/“外”)。
26、(1)甲、乙两种物体质量之比为2∶1,体积之比是4∶1,将甲物体切除一半,乙物体切除三分之一,甲、乙物体余下的部分,其质量之比为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
(2)一只空瓶质量为50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150g,装满酱油时总质量为_____g,若瓶内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为13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ρ水=1.0×103kg/m3,ρ酱油=1.2×103kg/m3)
(3)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甲和乙,将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都倒入甲烧杯中,刚好装满。将体积相同水和煤油再倒入乙烧杯中,也刚好装满。两烧杯中液体的总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则它们的质量之比是_____(假设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不变)(ρ水=1.0×103kg/m3,ρ煤油=0.8×103kg/m3)。
27、物质是由_____组成的,分子由_____组成。原子由_____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是由_____ 和_____组成。但它们又是由被称为_____的 更小的粒子组成的。
2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凝固图像。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此物质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是________℃,其凝固过程共经历了________分钟。在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态。
29、摄影师用镜头焦距一定的照相机给小明照完半身像后,接着给他照全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___________物距,同时___________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0、如图甲所示,学校升旗仪式上,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__________滑轮,它能改变力的方向,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省力如图乙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120N,滑轮重力20N;绳重及摩擦力不计,当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时,FA为_______N。
31、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__________度;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为15º,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_。
32、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cm。
33、如图所示,夏天许磊同学从游泳池出来后,一阵风吹过感到有些冷的感觉,这是因为水 ___________,可他却惊奇的发现,旁边的一只小狗却热得吐出舌头,快速地喘着粗气,这是因为吐出舌头和快速喘着粗气,这样可以增大 ___________,并且加快了 ___________,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而带走小狗体内多余热量的原因。
3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
(1)爆竹声是由于______振动发生的;
(2)锣声、鼓声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锣声和鼓声,是因为它们______不同;
(3)要使锣鼓声更响些,可以______敲(填“轻”、“重”或“快”、“慢”),这样发声体的______变大。
35、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97 | 97 | 97 |
(1)小明认真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上升的速度______;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的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沸腾过程中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3)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A、B所示,则图中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气泡中的物质是______。
36、一辆汽车正以10 m/s 的速度向着一峭壁开去.某一时刻,司机鸣笛,他在3s后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计算:
(1)这段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了多远?
(2)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司机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d是多少?
(4)从司机鸣笛处再向前行驶多长时间后,司机鸣笛就听不清回声了? (环境温度为 15°C,人耳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37、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 v1=43.2千米/时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t=2秒后,司机听到回 声.问: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2=340米/秒,则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少米?
38、小明想探究一下他爷爷用来健身的一个小铁球是不是空心的,他设计实验测得如下数据(ρ铁=7.9×103kg/m3)请你帮他回答下列问题
铁球的质量m/g | 水的体积V水/mL |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总/mL |
79 | 60 | 75 |
(1)该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写出计算过程,一种方法即可)
(2)若小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总质量是多少?
39、如图所示,画上合适的凸透镜或者凹透镜。
40、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中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原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的大致范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
41、一条小鳟鱼跃出水面捕捉蜻蜓的场景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小鳟鱼看见蜻蜓的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