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十堰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piān)  裂(jūn) 战)   猎(shǒu

B.难(jié蜍(chán)   皱(zhě) 怅wǎng

C.默(qiān   辈(xíng    

D.shěng)  砂) 腐shíqiāng)然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隔   骈死于槽枥之

B.此中人云 右手指卷,如有所

C.游者相乐 选贤

D.其岸势犬牙互 参荇菜

3、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年的钟声雄浑激越,响彻天宇。钟声召唤着天边那新年第一抹红霞,钟声歌唱着神州大地又一个灿烂的春天,____________。

A. 我们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

B. 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

C. 我们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

D. 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

4、下列各句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班会上,他侃侃而谈,出众的口才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B. 国庆节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销声匿迹了。

D. 在广饶县奇石艺术节展上,惟妙惟肖的大鹏展翅石雕特别引人注目°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任选角度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请结合“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分析数词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木受绳则直,

,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角色满天秋色里,

,儿女共沾巾。

⑤《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句子是  

⑥《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虽然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

(选自《傅雷家书》)

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横线处填入哪一句更为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家书

陈栋林

①我有一个棕色皮箱,是早年上学时存放衣物用的。现在,它成了我的藏宝箧,收藏着自认为最可珍贵的东西,比如相册、日记本,又比如信件等。信件中有一半是家书,其中有些是当年我写给父母的,有些是父亲写给我的,还有些是母亲请托邻居写给我的。我把信件分门别类捆扎并包裹在一个小棉毯子里面,然后才锁进了皮箱。棉毯可以吸收水分,起到防潮作用。每年入冬后,我还会把信件——摆在布单子上,透透风,晾一晾。但是,只能在室内做这些,不可以将信件置阳光下暴晒,否则,不但纸张老化更快,而且字迹也会晒淡了的。即使这样小心翼翼呵护,信纸也泛黄了,乍看就像那些逝去的旧时光,黯然在久远的记忆里。时不时地,我还会取出这些旧家书品读,每当此刻,记忆的闸门是关也关不住的。

②我的高中是在当时行署驻地城市上的,一般每个月回家一趟。那时的我,纯然一个懵懂无知的愣头青,远离了家乡,心也随之浪游遄飞,不记父母丁点儿。有时遇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回去,竟然连个报平安或明缘由的口信也不知往家里捎,更不知道写封书信,惹得父母悬吊着心,忐忑不安。村里有位邻居在我上学的城市工作,几乎每周回家。有一次,父母请托他到学校探看久未回家又音信皆无的我。邻居说,记得给家里写信才行啊。我这才顿悟。自那以后,倒是注意给家里写信了,却总是写不了几句话——问候一下双亲,简单说说学习和生活情况,仅此而已。即使那一两句问候,现在想来,很大程度也只是客套,其实没有多少发自肺腑的情愫在里面。更可恶的是,我有时还故意在信中用些生僻字词,显摆自己有学问,给父母平添了许多麻烦。父亲只念过几年私塾,母亲干脆不识字,有不明白的地方,父亲就打发母亲去找邻居讲解。为此,母亲好几次踮着小脚跑了东邻跑西邻。

③父亲也时而给我写信。不过,有一点颇让我费解:明明用钢笔书写更方便快捷,他却坚决不用,而是用毛笔。我曾问他缘故,他微微一笑,又一脸认真地说:没啥,喜欢做的就不觉麻烦,你以后就懂了;再说了,老辈人就是老作派,用那新玩意儿,找不到感觉。我心里笑他迂腐保守,跟不上时代发展,却又不敢作声,偷偷做个鬼脸就走开了。

④父亲是个寡言的人,面对面时,很少跟我闲谈,大多时候拿着模样,一副威严的样子。因此,我甚至觉得他不喜欢我、不关心我。在信里,他虽然没有多少话可说,却总是嘱咐这嘱咐那——骑车子上街要小心,不要喝生水,晚上少熬夜,不要跟同学打架,钱和粮票没了就回家拿,等等。看父亲说这些,我就想,平时不唠叨,信里怎么这么能唠叨,这不跟平时唠唠叨叨的母亲一样吗?于是,我就又厌烦他信中的啰唆。

⑤我临近高考前,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我是在父亲走后半月才得知这一噩耗的。之前,母亲怕影响我学习和考试,力阻家族里任何人通知我。我没有能够送父亲最后一程,以致此后很长时间里,我都不能相信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了。我无数次翻看他写给我的那些老信件,每一次,都会把信纸贴近鼻尖,翕动鼻翼,再翕动鼻翼,让残存的墨香沁入我的脏腑。随着岁月的流逝,墨香之淡,几近于无,却依然亲切又醉人,隐约着家的味道。手捧那些黄旧的廉价仿纸,端视那一行行虽不算漂亮却极工整的蝇头小楷,我仿佛看到,父亲躬着身、晃着臂缓缓研墨,戴着老花镜,一会冥神苦思,一会执笔书写……那一笔一划的认真劲儿,着实让我愧悔彻骨。——父亲再也不会给我写信了,而我,即使尽心竭力弥补从前的不孝好好给父亲写一封信,他老人家也不可能收到了。想到这些,我的眼泪禁不住簌簌而下。

⑥后来我在烟台读中专时,大姐二姐都已出嫁,母亲一个人在家生活。没有了父亲的我,突然间感觉心头和肩上有了沉甸甸的东西,身在异乡求学,心却时时挂念母亲。烟台离家更加遥远,每学期才能回家一次,我只得经常给母亲写信。知道母亲没有多少收入来源,生活很是拮据,所以信中尽量少跟她讨要生活费用,有时还撒谎说学校发的饭票和菜票基本够用,额外添补不了几个钱。私下里,我却不得不硬着头皮给亲戚和初中时期的老师写信,向他们借钱,承诺毕业参加工作后再偿还。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母亲还是会给我汇钱。我知道,母亲又借钱了,或者又变卖了家里的粮食和什么物件。后来得知,为了供我上学,实在没有法子的母亲,曾请托村支书帮忙去信用社贷款。这笔钱,我参加工作后慢慢积攒工资还清的。

⑦读中专的两年里,母亲请邻居给我写过为数不多的几封信。看得出,那些话都是母亲口述,邻居照原话记录的。在信里,母亲总是说:收成好着呢,粮食行市也挺好,能换不少钱,一点也不愁供你上学的花销;别乱花钱就行了,千万别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我知道母亲有多么艰难,我见过她为钱发愁而唉声叹气、频频挠她花白头发的样子,所以每当读到这些话,我就感到锥心般疼痛,泪水模糊了双眼。

⑧四年前,母亲追随我的父亲去了。给父母上坟时,我会依乡俗跪在坟前烧纸。人说那纸叫作纸钱,我却觉得,那纸就是我寄给父母的家书,不着一字但寄托了千言万语。纸灰随风在空中升腾、盘旋又飘去,就像心中的家书浮动在山水遥遥、去向天国的驿路。但愿我的双亲能够收到。

⑨前些年,我把过去的家书都收集了起来。我确信,这是我生命历程中绝无仅有的财富。有它们在,曾享有的温暖就不会远去。

(梳理思路,概括内容)

1文章围绕父母与儿子间的家书展开,根据提示,理清文章情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近高考前,父亲去世,我翻看家书,缅怀父亲,自我悔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年前,我给父母上坟,烧纸寄去对双亲的思念。

(寻找“感”点,固点批注)

2父亲只念过几年私塾,母亲干脆不识字,有不明白的地方,父亲就打发母亲去找邻居讲解。为此,母亲好几次踮着小脚跑了东邻跑西邻。

旁批一:“只”、“干脆”写出父母文化程度低。“打发”、“踮”是对父母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父母急切渴望得知儿子的近况,一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不厌其烦地请教邻居,充满对儿子的关心和挂念,爱子之情溢于言表,这也令我后来回想起故意用生僻字给父母平添麻烦愧悔不已

①我无数次翻看他写给我的那些老信件,每一次,都会把信纸贴近鼻尖,翕动鼻翼,再翕动鼻翼,残存的墨香沁入我的脏腑。

旁批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确信,这是我生命历程中绝无仅有的财富,有他们在,曾享有的温暖就不会远去。

尾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联系,深化感受)

3作者对待父母写信给他的情感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了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结合文本作答。

4本文和《傅雷家书》都有父亲给儿子写书信的情节,比较阅读,结合本文和《傅雷家书》中内容,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企业家、教育家、演讲艺术家戴尔·卡耐基讲过这样一段经历:在密苏里州自己的农场里,他曾种下几棵树。起初,树长得很快。有一年,下了一场冰雹,树的每一根细小的树枝,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些树枝越来越重,但小树枝始终不肯低下头。终于,它们因承受不了重压而被折断,那几棵树也因此被毁。

卡耐基感叹:它们不像北方的树那样聪明。因为在加拿大,他曾见过长达好几百英里的常青树林,从来没有看见一棵柏树或是一株松树被冰或冰雹压垮。

常青树林启示我们:弯下自己的枝条,顺应环境,是为更好地生长!

请根据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