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银川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按照《规划》,我县要修建高铁站,高铁站建成以后,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此句语病,属于搭配不当,应去掉“提高和”三个字)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经常使用赋、比、兴手法。

C.《壶口瀑布》善用拟人,例如文中描写河水时,连用“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等,将水的流淌方式写成人的动作,生动形象。

D.《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亢奋   照例   欺侮   大彻大悟

B. 宽慰   束缚   磅礴   人情事故

C. 震撼   眼眶   严峻   叹为观止

D. 争讼   褪色   静穆   张灯结彩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B.针对当前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络绎不绝地制定了许多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行政规章制度。

C.草原的天空常常风云变幻,说下雨就下雨,说晴天就晴天。

D.梅雨季节,记忆中的人、事,随着那不断飘散下来的水珠纷至沓来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缓慢而不懈怠。

B. 即使是海枯石烂,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日本军屠杀南京城的滔天罪行。

C. 有的司机明明是酒后驾车,被交警拦下后还强词夺理,不服从管制。

D. 宜春的明月山吸引着全国的游客纷至沓来,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溪桥晚兴

南宋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有草盛无人赏的悲凄之意。

⑴这首诗写景手法很丰富,请选择一种作简要赏析。

⑵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________地搏击着,____________地搏击着。它________着你,________着你,________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________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________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________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________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成长中有一个长者引路,能避免误入不必要的弯路。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说说他们之间引导与被引导的事例。

(1)佛祖与孙悟空(《西游记》)  (2)傅雷与傅聪(《傅雷家书》)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各题。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地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生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请简述文章的说明思路。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选取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并联系本文分析其作用。

3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优班”。

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我和名著有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