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黔南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二项是( )

A.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斑斓的美丽。

B.和外形小巧而“肚量”超大的电子课本相比,笨重的传统图书只好甘拜下风

C.每年钱塘江涨潮时,许多世界的冲浪高手,都选在风口浪尖上展现高超的冲浪技艺。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xǐnɡ) (hánɡ)   (wǔ) (sòng)

B. (juàn) (chàng) (mú) (dài)

C. (xīnɡ) (méi) (cuān) (kuāng)

D. (tián) (qiāng)   (rǒnɡ) (miǎo)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杂(rǒng) 欺(rǔ) 怅(wǎng) 然而止(gá)

B.奋(kàng) 涡(xuàn) 追(sù) 挑拨离(jiān)

C.媚(wǔ) 祷(qí) 苍(jìng) 目神迷(xuàn)

D.望(liáo) 徨(páng) 褓(qiáng) 怒不可(è)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机   /   丽/目神迷   然不动/然自乐

B./干   /演   褓/词夺理   无消息/纷至

C./羁   望/   辈/将就木   级而上/俯皆是

D./   /浮   皱/熠烁烁   不修边/名其实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登岳阳楼(其一)》,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D.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诗人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

2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一东”“一西”,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夕阳入山图,烘托了诗人登临时的悠闲、平静的心情。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3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

B.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对国家的无限忧愁,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C.表达了作者晚年面对国破家亡的困境而产生的得过且过之感。

D.这首诗以虚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4与本诗颈联结构最相似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5)《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带“云”字的上下连续的两句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_____

(2)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英国文学的译介工作。_____

(3)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读书,次成家,终立业。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各题。

任何时候,爱国情怀都不应被边缘

南方言

①不知什么时候,“爱国”在一些人眼中变成了一个陌生词语。有人觉得,国家很抽象,不如安心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爱国成了他们眼中的一句玩笑;有人抱怨,国家不够爱自己,他们以为身边所有的困难都要由国家包办,却经常忘记自己该履行的基本义务与责任;还有人以为,爱国是一种谄媚,对乐于公开表达爱国情绪的人们,他们往往加以嘲讽。

②每个时期都有消极避世者,什么社会都有利己主义,但这并不足以阻止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一些偏激、不理性的言论,之所以时而掩盖热爱祖国的正义言行,互联网在其中起到了放大作用。包容不同见解,传递各方观点,是互联网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海纳百川的包容力也带来了挑战,原本一些非主流的观念,个人看法,甚至偏见,在喧嚣的互联网中赢得了眼球。此时,利用互联网语言激发和传递“正能量”,就显得格外可贵。

③前不久,青年网络作家周小平、花千芳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你们创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就是党的最高层对爱国情怀的直接呵护。尽管周小平等人的走红在网络引发了争议,但是,平日享受互联网自由氛围的争议者,在“集中火力”批评周小平时,大概遗忘了一个朴素的事实:周小平们的作品受到很多网友的支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网络对“正能量”的需求。

④不管时代怎么变,国民情感的“基本”是支持国家繁荣,因为但凡具有一定理性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一亘古不变的事实:只有国家繁荣发展,个人才有机会享受稳定的幸福生活。互联网上无论是批评的声音,还是赞扬的声音,只要是发自内心地希望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相关思考都应该被容纳和鼓励。有些人看到一点对国家的衷心赞许,就恨不得大肆讥诮,进而打着民意的旗号加以反对。殊不知,这种所谓的“民意”其实是并不受欢迎,因为它忽略了家国情怀也是一种深沉普遍的价值观。

⑤爱一个国家,爱自己出生的这片土地,是一种朴素的情感。(A)当祖国遭受外来入侵,总有爱国志士对其不离不弃(B)当国家陷入困难,总有坚守者勇敢地相信未来。爱国情感是理性的,因为它超脱了一切短效、功利的价值,站在人类自我认知的精神高地;爱国情感也不是庸俗的,它是人们对国家不离不弃的眷恋。

⑥历史规律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下:往往是国家面临危难,民族兴亡千钧一发之时,爱国情绪得到凝聚和壮大;而当国家稳步发展,民族走向复兴的时候,爱国感情反而容易受到打击。你生活的这片土地能不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点继续前进,取决于在和平的、繁荣的时候,国民能不能齐心协力,攒足精神一起向前走。不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往往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开放乃至复杂化,但这不等于爱国情怀可以被边缘化。

⑦越来越多的人们呼唤社会上传递更多正能量,却很难说得清楚“正能量”包含哪些内容。网络上那些爱国的声音,或许给出了一点解答:只要你爱这个国家,就不怕国家不会爱你;你边缘了爱国情,你才会被时代边缘。我们弘扬爱国情,就是讴歌和传递属于时代的正能量,这是不辜负这个时代的题中之义。这种朴素情感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它将代表这个国家和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本文所谈论的中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为第⑤段画线A和B处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吃过晚饭,科奇坐在书桌前准备复习功课。这时,墙角的扫地机器人小艾突然说话了……

请你以上面这段文字为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一个故事。不少于600字(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如用,一律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