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法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2、下列各组中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暮然 枯躁 奠定 袖手旁观
B.揖桨 弥漫 恐布 自园其说
C.油膜 胀惘 告诫 挑拔离间
D.撺掇 羁绊 驰骋 销声匿迹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桂林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到访的游客无不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B.经过教师对这篇古文的详细讲解,我们才豁然开朗,理解了文章的意思。
C.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北京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D.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
B.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D.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5、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6、诗文名句积累。
(1)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作者博大的济世情怀和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的《马说》中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课外阅读积累。
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挨满在十字路口,也钻在人丛里听时,鲁达却不识字,只听得众人读道:“……如有人停藏在家宿食,与犯人同罪;若有人捕获前来,或首告到官,支给赏钱一千贯文。”鲁提辖正听到那里,只听得背后一个人大叫道:“张大哥,你如何在这里?”拦腰抱住,拉离了十字路口。
此文段节选自《水浒传》,“犯人”因_________________ (事件)被悬赏捉拿,那“一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
8、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太阳离我们有多远(节选)
卞毓麟
前面谈到萨摩斯岛的阿里斯塔克巧妙地推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比月亮到地球的距离远19倍,这个数字比实际情况小20倍左右。哥白尼虽然提出科学的日心宇宙体系,但他也不知道太阳究竟离我们有多远。直到1650年,才有一位比利时天文学家温德林(Godefroy Wendelin,1580~1667年)利用改良仪器重新做了阿里斯塔克的观测,他所得的日地距离是月地距离的240倍,约为9600万千米。这个数值的精确度虽有提高,但还是太小。
在近代天文学中,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它是天文学中的一把“尺子”。现在我们想要知道的,便是这把尺子究竟有多长。我们需要的,不再是像阿里斯塔克那样的粗略估计,而是要得到一个尽可能准确的数字。
中国古代有个神话,叫做“羿射九日”。说的是尧统治天下的时候,天上忽然出现了十个太阳,把地上的草木都晒得枯焦了。有位名叫羿的英雄,奉尧之命,张弓搭箭射下九日。蓝天之上还闪耀着一个太阳,给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百姓们非常高兴。
虽然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但它却反映了古人征服大自然的愿望。我们不妨计算一下,假如羿这位大力士射出的箭和最快的飞机一样快,它要飞多久才能到达太阳呢?
现代有些飞机每秒钟可以飞1千米左右,按照这样的速度,17分钟就可以从北京直达上海。以同样速度飞行的神箭,却要4年9个月才能飞到太阳,孙悟空2700多个跟头才能到达太阳。一个天文单位是很长的,光通过这样一段距离要花499秒钟(也就是8分19秒)。我们知道,地球上发出的激光脉冲射到月球上只需要约1.3秒钟就够了。
但是,测量太阳有多远的方法与测月的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太阳不像月球,它的圆面上没有固定标记。所以,如果用三角法测量,那就没有可供瞄准的精细目标,而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太阳黑子虽说也是日面上显著的特征,但是它活像水中的漩涡,时而产生时而消失,并且它在太阳圆面上的位置并不严格固定,而是有漂移的。因此,它也不能作为测量的瞄准目标。再则,太阳是一个极亮的光源,测量仪器直接以它为观测对象,显然很不方便。要像雷达测月和激光测月那样,向太阳这个灼热的火球发射雷达信号或者激光脉冲,并接收由太阳反射的回波信号以测定太阳的距离,那只是一首并不现实的畅想曲。
不过,人们完全可以不这样做。因为,早在约400年前已经问世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恰恰在这里又发挥了绝妙的作用。这儿,正是它们的用武之地。
(选自《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卞毓麟著)
【1】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希腊阿里斯塔克推算的方法虽然巧妙,得出的结果却是粗略的。
B.“羿射九日”的故事虽不真实,但是能反映古人征服自然的愿望。
C.地球发出激光脉冲到达太阳,所需的时间就是一个“天文单位”。
D.这篇文章是节选,选文的后面部分可能会介绍“开普勒行星定律”。
【2】第二段为什么说“它是天文学中的一把‘尺子’”?
【3】与测月的方法相比,测量太阳有多远会有哪些难度?
【4】根据选文内容和下面这幅插图,描写第五段中孙悟空的心理活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9、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