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南冥者,天池也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 , , , 。
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②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芽”
③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人叫它“舌形贝”
④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C. 安塞腰鼓随着声音消失,各个舞者动作都戛然而止。
D.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4、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缀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B.杀了人,还要大肆造谣诬篾,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C.王选院士从他一生中的几个重要抉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和北大师生共同探讨。
D.但见彩霞满天,色彩斑斓,朵朵白云轻歌慢舞,宛如游丝蛛网,无比壮观美丽。
5、《蒹葭》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6、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
(1).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作答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以上内容出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一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 )
①2019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开幕式主会场坐落于江都南水北调源头公园。南水北调源头公园总占地615亩,主要打造“一廊、三片、八景”的景观结构,分为月潭文化区、江滩活力区、芳甸生态区。
②主会场气膜馆坐落于源头公园二期核心区。
③主会场气膜馆很特别,它像一艘白色“飞艇”停在芒稻河畔,周边环绕着用一根根橘黄色柱子打造的“时空长廊”,整座建筑造型别致,现代感十足。据介绍,气膜馆是按照绿色、低碳、现代、科幻的设计理念,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打造的低碳智能空间。
④与平常用砖瓦砌起的房屋不同,这座气膜馆用的是中等强度的PVC膜,拉伸强度相当于钢材的一半。自重轻,通过内外气压差,撑起膜体,无需采用梁柱支撑,可实现大跨度建筑空间。里面的空间相当大,内部可同时容纳近千人。膜结构里面可以过虑PM2.5,所以里面的氧气量还是挺高的,人进去还是很舒服的。
⑤值得一提的是,在气膜馆上部一块又一块的吸音板,采用了高科技材料,以保证声音效果。工程负责人介绍,气膜馆特地采用了重量较轻、吸音效果较好的轻型复合材料吸音板,经过测试,混响可以控制在两秒以内,能够保证活动期间的音响效果。
⑥气膜馆外,几处充气站不停向气膜馆内注入空气,以支撑起整个气膜。气膜表面采用特殊处理,下雨即可实现自洁,维护成本低。使用网状钢缆稳定系统,可以抗16级台风,和 1米厚的积雪。
⑦气膜馆的周边连绵起伏,栽种着花草树木,行走其间,让人心旷神怡。气膜馆南侧,打造的几个小山坡和道路融为一体,很有特色;气膜馆东南侧建有一个桃花岛,岛上桃花盛开,四周小溪潺潺,生机盎然。市民行走其间,不仅能欣赏到海棠大道、樱花大道等园林景观,还能观赏到沿河风光。若是累了,还可以到若虚城市书房休息一下,徜徉于书海之中。
【1】阅读⑤至⑦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源头公园里这座气膜馆有哪些方面的优势?(每点不超过6个字)
【2】目前“气膜建筑”比较红火,气膜建筑打开了新型的建筑市场。请结合对第④⑥段划线处内容的理解,给“气膜建筑”下定义。
【3】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经过测试”,有何表达效果?
【4】根据课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给文章拟标题,力求生动、吸引人
9、作文
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正真的家醅呢?
时光流逝,事实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