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 《安塞腰鼓》 《大雁归来》 《大自然的语言》
解说:四篇文章标题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扬州市政府食堂清明假期对外开放,不仅彰显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而且让政府食堂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解说:该句没有语病。
C.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随着《流浪地球》电影的热映,这句话也随之走红网络。
解说:该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好奇”号火星车搭载的相机最近在火星上拍到了两次日食。
解说:这句话主干是“相机拍到日食”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调查表明,我国近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是优秀的传统美德,表示要将这个美德传承下去。
B.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和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陶冶情操。
C.能否尽块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要取决于各国的重视程度和国际间的合作力度。
D.广州市教育和体育局联合开展和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形式多样,参与者众,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 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C.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D. 5月21日清晨,福州市民如愿以偿地观赏到日环食奇观。
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悉如外人(全,都)
B. 日光下澈(穿透)
C. 其两膝相比者(比较)
D.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5、诗歌鉴赏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本诗与《桃花源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2)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肖像描写写出了卖炭翁烧炭的艰辛。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破山寺后禅院的幽静环境。
7、名著阅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这封信由__________(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信中父亲还要求__________(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__________的习惯。
8、阅读《社戏》两个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
⑤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⑥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给最后一句话中加点字注音:
蹿 __________ 老渔父 _________
【2】结合《社戏》全文,怎么理解甲选段中第一句话“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3】试分析甲选段划线词语的作用。
【4】乙选段中划线句子“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有什么作用?
【5】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段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多感官角度,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月夜图,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表现了“我”愉快和急迫的心情。
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个比喻句精彩传神,表现了孩子极具浪漫色彩的形象力,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C.“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这种心境与上文中急切想看戏的心情有冲突,说明作者此刻心里非常矛盾。
D.平桥村离赵庄只有五里,“他们换了四回手”,但“我却以为船慢”是因为“我”看戏心情的迫切所产生的错觉。
9、写作。
题目:爱,伴我成长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实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