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乐东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B.冬天来了,各种虫儿销声匿迹,大地开始进入冬眠期。

C.他是个表里不一、名副其实的人,你可别太相信他!

D.回想往事,许多欢乐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不由得感受到昔日校园生活的美好。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现代文学家鲁迅写的《社戏》选自散文集《呐喊》。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B.《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富有浓郁的陕北风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关雎》、《蒹葭》两文分别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秦风》。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王勃,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shěng) 酒(ràng)   污(zhān)   然而止(

B.杂(y6ng)   淋)   坑()   销声迹(

C.部(diàn)   追shù) 垂táo) 此中人)云

D.chuǎng)   寂1iáo)   之(mào)   寤méi)思服

4、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运用。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君子想象和淑女相处、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C.“参差”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D.全诗感情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属于古体诗。歌,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B.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诗篇。

C.“风怒号”从视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肆虐。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了一种暗淡愁惨的氛围。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________地搏击着,____________地搏击着。它________着你,________着你,________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________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________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________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________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下列人物都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任选其中一位简述他(或她)对保尔的影响和帮助。(要求)点明两人之间的关系,概述影响和帮助。

(1)朱赫来 (2)丽达 (3)达雅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四、认真阅读记叙文阅读《社戏》片段,完成文后习题。

〔甲〕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2“甲”文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一句中“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4“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里”一句中“他”指什么?

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中为什么说山是“踊跃”的?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法?

6“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一句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7“乙”文中写渔夫喝采有何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新冠肺炎,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请用“xx”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