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宜兰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娴熟          湿漉漉          纷至踏来          心旌摇荡

B.堕落          茂腾腾          目眩神迷          招摇撞骗

C.浮燥          尾椎骨          川流不息          轻歌曼舞

D.抛锚          草坝子          舐犊之情          振耳欲聋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裂/   /不人事   途/歌载舞

B./脑   劣/相形见   /竹难书

C./   取/级而上   风景/是好看

D.如/   持/寡孤独   望/白云

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

B.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C.在“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中,“似的”“和”“在”分别是助词、连词、介词。

D.更加坚强、生日礼物、安排任务、大家唱歌,这四个短语分别是补充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4、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有“归隐诗人”之称。

B.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 《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篇,又称《诗三百》,分“风”“ 雅” “颂”三部分。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颔联、颈联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现钱塘湖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填空。

(1)室中更无人,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

(4)“_____________”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公使及其爪牙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蛮横嘴脸。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选文(1):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选文(2):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1)中的(A)与(B)分别指保尔与他哥哥阿尔焦姆。

B. 选文(1)中写的是“他”加入骑兵,积极参加战斗的故事。

C. 选文(2)中母亲所邮寄的包裹是“他”创作的小说《暴风雨》。

D.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这本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不要空喊读书

(邓拓)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股”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⑤很明显,马融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的缘故。

⑥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⑦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了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词;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⑧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⑨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⑩有的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原文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

2第四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3第九段划线句子中“这样”指代什么?为什么说这样的理解大错特错?

4文章中“后汉马融勤学”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很多遇见,世间万物都是遇见。与自然遇见,也许就是一次诗意的旅程;与书籍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他人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当温暖遇见寒冷,便有了雨;当春天遇见冬天,便有了岁月;当梅花遇见了冬天,便有了生命的绽放……总有一次遇见,会让我们难以忘怀。

请以“遇见”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要写得工整,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不得抄袭试卷中的的阅读语段。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