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东方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竹(huáng)    

(liè)

B. (chí)  

(kān)

C. 参差(cēncī)  

然(yǐ)

D. 尔(shū)

忽(xī)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襁褓”来指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孩子。

B. 《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D. “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是指泰山。

3、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彷徨   堕落   神龛   屏嶂   销声匿迹

B.枷锁   告诫   帷幕   燎原   再接再励

C.酝酿   演译   懈怠   赋予   酣畅淋漓

D.奠基   穹顶   絮叨   撺掇   奔放不羁

4、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是(  )

A.xǐng)  裂(guī)  人情世

B.子()   沟声匿迹(xiāo

C.绊()   皱(zhě)  天衣无fèng

D.默(jiān)  旋(然而止(jiá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赴安西

〔唐〕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注)①钩:一种似剑而曲的兵器。②翩翩:形容轻捷地驰骋。③陇头:地名。④三边:泛指边陲地区。⑤黠虏:狡猾的敌人。 ⑥经秋:经年。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友人跨上战马,勾勒出战士即将远行出征的英姿。

B.颔联从正、反两方面来肯定友人的思想,从而把友人的行为提到功名的高度。

C.颈联想象友人赴安西后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的思念,这何尝不是诗人情感的流露呢?

D.尾联中既有对友人建功的祝愿,又有对友人早归的期盼。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诗以“送”为线索,先写“送”的情景及原因,然后从友人和诗人两方面写“送”的情怀。

B.诗中通过详细描写友人的行装,既点明了此行的性质,也使其形象增添了英雄之气。

C.诗中颈联运用了虚写的手法,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牵挂。

D.这首诗虽是送别诗,但是慷慨豪迈,丝毫不伤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

(1).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相信你一定认真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保尔·柯察金“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甲)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乙)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丙)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填空。

回程偷豆:高兴__________________

2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在表现景或人的“美”时所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以“ 花开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