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后面括号内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个党员,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这句话存在语病,病因是“句式杂糅”)
B.演讲词应该根据演讲者的个性、职业、教育背景等差异来设计,与演讲内容和对象没有关系。(这句话的表述没有问题)
C.宋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不是“宋代”,应该是“唐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应该是从西周到春秋时期)
2、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姐姐虽然在这次高考中落第了,但她并没有放弃。
B. 这部电影枯燥乏味,只看的人恹恹欲睡,哈欠连天。
C. 庐山三面临水,烟云弥漫,千岩万壑,气象万千,游客络绎不绝。
D.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断的搬家,让他苦不堪言。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绚丽(xuàn) 蛮横(hèng) 翌日(yì) 迂回(yū)
B.拙劣(zhuó) 缄默(jiān) 旷野(kuàng) 蠕动(rú)
C.污蔑(miè) 虔诚(qián) 拾级(shí) 穹顶(qióng)
D.堕落(duò) 驰骋(chěn) 迁徙(xǐ) 襁褓(qiǎng)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项是( )
A.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
B.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作之合。
C.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可数。
D.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垂死挣扎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幕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1)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2)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夜幕时分,在东皋纵目远眺.看到“树树”“山山”以及“牧人返”“猎人归”,呈现出一幅山家秋晚图。
B. 颔联写树写山,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一派安详宁静。
C. 尾联写到诗人与人相顾却不相识,只好独自一人采摘采薇,并将它揣在怀里。
D. 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格。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巧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就将全诗笼上了一一层惆怅与孤寂的色彩。
B. 诗中“驱”“返”“带”“归”这几个动词的十分精彩,达到了以动衬静、越显其静的效果。
C. 颔联和颈联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诗人把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搭配得恰到好处,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D. 尾联借典抒情,抒发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恬淡、自适,超然忘我。
6、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式微》)
(6)《关雎》中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共有“四次面临死亡”的经历。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保尔·柯察金这个形象凝聚了那个时代哪些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老鞋匠
每次路过菜市场口,我总会不经意想起那个驼背的修鞋老人,他那有些花白而稀疏的头发,如一根根冬日里的草,在寒风的吹拂之下,显得无力而孤寂。只有那娴熟的修鞋动作,说话不抬头的专注和坚定,从那枯井般的眼神里迸出来,整个菜市场,便会传递一种温暖。
那天下午下班,我走着走着发现一只皮鞋的后掌掉了,正好菜市场口的拐角有个修鞋的摊位,我便走了过去
“大妹子,你是钉鞋后掌吧?”修鞋师傅边说边把身边的小板凳递过来。
这师傅神了,我还没开口就知道我修啥了,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起他来,年龄60岁左右,个头不高还有点驼背,皮肤粗糙幽黑,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就像山间的沟壑,饱尝人世间的辛酸苦辣;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旧的看不清原来的颜色;上身穿的是洗得灰白的打着补了的中山装,下身穿的是有补了点级的蓝裤子,并且沾满了鞋油的印迹,那双手布满老茧、青筋凸现。
见我没反应,老人以为我嫌板凳脏,便用衣袖在上面拂了一下,“干净了,大妹子坐吧。”
我不得不坐下脱了那只掉掌的皮鞋交给他,只见他在工具箱里找出一块旧轮胎皮钉在鞋底前后,用鞋拐子钉好后,将鞋斜放在膝盖上,用刀片将多余部分切去,让鞋掌与鞋底儿平整如一,很快就钉好了。“大妹子,把那个鞋也重新钉下,免得走路时两个鞋不对称,我只收你一只的钱。”我不由得对他另眼相看了。
鞋掌钉好后我准备付钱时,才发现今天早上换了一件衣服,竟然没放一分钱。我很尴尬,觉得自己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似的,脸涨得通红,对老人说:“师傅,对不起,我没带钱,明天给你好吗?”老人笑着说:“没关系,就几元钱,算了吧!”
第二天早上上班时,我把钉鞋后掌的钱交给了老人。从那以后,我成了老人的铁杆顾客。
老人很守时,非常讲诚信。来补鞋的顾客时不时会把东西落在他这里,尤其是雨过天晴的日子,为一把小雨伞,他有时等到晚上八九点才收摊回家。
有一次,天气很冷,又下着小雨,街上的行人比往日稀少了许多。北风吹得老人直打哆嗦,他想提前收工,整理东西时发现一位顾客不慎将钱包落在了他的工具箱里,就打开钱包看看有没有顾客的联系电话,可是除了现金1200元外,什么也没有,只好在摊位等顾客来。为防止自己冻着,他拿了几双打算丢弃的硬底鞋来补,到晚上八点多钟,顾客才找到这里。顾客说,他已经找过很多地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这里,没想到老人还在冷风细雨中等他。顾客当即拿出200元作为酬谢,老人婉言谢绝了,还笑着说:“我应该感谢你呢,如果不是等你,我这几双鞋就有可能扔掉了。”
有一次,我去老人那里补鞋,正遇到一个衣着光鲜的中年妇女,他按妇女的要求换了最好的皮底,但妇女只愿出一般鞋底的价。我实在看不过去,就说了那妇女几句,她和我争了起来。老人劝我;“大妹子别争了,让她走吧。”事后,老人告诉我,他常遇到这样的人,从不和他们斤斤计较,钱是能够挣回来的。
前些日子又想起补鞋,但怎么也找不到老人,就向住在附近的一位阿姨打听,才知老人已经去世。巧遇的还有那位中年妇女,她流着泪说:“我真后悔,上次不该少给他5元钱,去过很多地方钉鞋掌,就是没他钉得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修鞋这门老行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那位让人温暖的老鞋匠,以及发生在他身上那些平凡而质朴的往事,一直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传递着不灭的温情。
【1】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发生在“我”和老鞋匠身上的故事的?__________
A顺叙 B插叙 C倒叙
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第4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0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写道老鞋匠及其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传递着不灭的温情”,从全文看,“温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孩只会说“都怪你”,大人才会说“都怪我。”
——敢于承担责任,是成长和成熟的标志。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