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昆明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 环绕 荡漾 栖息

B. 环绕 飘扬 歇息

C. 缭绕 荡漾 歇息

D. 缭绕 飘扬 栖息

2、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贺敬之——诗歌——诗人、剧作家

B.《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演讲词——诗人

C.《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游记——美国

D.《小石潭记》——刘禹锡——唐朝——诗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侧。

B.《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平天下。

C.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查,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D.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建性的发现。

4、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端祥  聒噪   与日俱增  郑重其是

B.栈桥  嗔怒   莫名其妙  唯唯连声

C.纯粹  张皇失措  死心塌地  迟疑不绝

D.污蔑  前扑后继  万贯家私  锲而不舍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2)兼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3)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冥有鱼》中,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飞翔状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记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

1保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己。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共有四次面临死亡的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文学类作品阅读

近侍家堂又一年

王瑞锋

(1)春节,我回到于庄——我出生又费尽万般辛苦逃离的北方小庄。

(2)逃离的路径只有一个,半耕半读,听起来颇有诗意实则艰辛。于庄像一柄弹弓,耕地和读书是两根皮筋儿,铆的劲儿愈足,石子飞得愈远。

(3)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

(4)即使人生轨迹滑得再远,血脉、宗亲、文化……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点。

(5)现在的我,城里人——其实不过是个在广州租住隔断间的广漂,作为家族中唯一读书走出去的男丁,被允许侍立在老爷(乡音,即爷爷)侧旁,参与家族古老的春祭。

(6)于庄称祖先为“家堂”,请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魂魄请回家,由家族长者主持。王家的仪式自是老爷主持。

(7)对于劳作一年的于庄人来说,春节是对祖先恩赐的回馈,同时祈求祖先再予恩赐,赐福麦子,赐福桑麻,赐福繁衍,赐福世俗的一切,这是信仰,简单而不可冒犯。

(8)年三十早晨8点,当朋友们沉浸在红包、美食和旅游的喜庆中,我正陪老爷洒扫庭院,准备“请家堂”。

(9)堂屋内,大八仙桌居正中,摆满丰盛的供品,鸡、鱼、肉、菜,鸡须为公鸡。左右太师椅。一张卷轴高高挂起,内画一座大四合院,数代祖先名字按辈分由高到低排列。

(10)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

(11)“列祖列宗,过年了,(回)家来吧。”喊毕,老爷把燃香逐一插到门两侧,再将一根丈长的木棍横在门前,仿佛那能阻挡一切牛鬼蛇神。随后,他走进堂屋,在写满祖先名字的卷轴前,恭敬地将三支香插进装满麦粒的香炉内,家堂算被请了回来。

(12)《论语》有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时,我仿佛看见逝去的亲人们正排着队,从空中飞回于庄,飞进他们曾经的家,在八仙桌旁落座。

(13)中午12点,一年当中最丰盛的饭食——“年饭”开始了。老爷将一盘炖公鸡端到八仙桌上,念叨些吉祥话,祭洒鸡汤、白酒,再放一挂鞭炮后,大家才能开始享受美食。此后三天,每餐每食,也都遵循这样的礼数。

(14)几十年来,于庄的春节没有丝毫变化,饭菜一模一样,礼数一模一样。是日晚上,外界万家灯火吃年夜饭,于庄人则要斋戒,熬五更,等到午夜12点,烧纸钱元宝,放鞭炮,跪拜祖先后,才能进食——水饺,馅儿是芫荽豆腐,取延岁得福之意。

(15)翌日大年初一,庄重的一日。男丁一拨,女眷一拨,孩童一拨,次第给祖先牌位和老人磕头拜年,称为“拜家堂”。

(16)在最严苛的时代,即便谱碑被砸,家谱被烧,我的乡村干部老爷仍会在一张红纸上,于深夜暗暗写下祖辈的名字,摆在八仙桌上,磕头,偷偷烧掉,算是祭拜了祖先。

(17)磕头,亦称跪拜,源出《周礼》,要五体投地。历经千年沿革,曾一度被废除,但难究其因,跪拜礼在于庄却留存了下来。

(18)现在,我跪在席子上,双掌撑地,额头触地,给祖宗牌位磕四个头,再给老爷和奶奶磕两个头。

(19)不过,当我上初中时,历经思想洗礼,也曾像牛逼哄哄的时代里那些牛逼哄哄的人物一样,勇敢地站在祖先牌位前,大声斥责磕头跪拜是封建礼教,立誓废除这些礼节。不到一分钟,我的雄心壮志被我爷(乡音,即爸爸)一巴掌打碎。

(20)祖先到底是什么?他们在哪里?又如何保佑族人平安?就像牌位前香炉中的缕缕青烟,飘忽不定。

(21)青烟氤氲中,我看到了大老爷的牌位,这才意识到,他去世两年了,已成了祖先。更老的老人还健在,大老爷不能入卷轴,老爷把他的名字歪歪扭扭写在一张黄色的火纸上。

(22)大老爷在世时烟袋不离手,大字不识但逢人便念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离开于庄,他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23)大老爷是老爷的亲哥,老爷忌恨了他一辈子。他们的爷就像余华《活着》里的地主福贵,卖地卖房败光家业,新中国成立后被阴差阳错划成中农。老爷是大炼钢铁的热血青年,眼瞅着将成为工人阶级,却被大老爷拽回于庄生产队。彼时家里已揭不开锅,多一个劳力多一份工分和粮食。

(24)一族之风俗,一年之盛仪。大年初二,年的最后一天,也最隆重。下午三点,五十多名族人聚集到祖坟麦地,“送家堂,送祖先回去”。老爷点燃火纸,扬洒谷汤,祈福祖先保佑,稼穑丰饶,子孙炽盛。刹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

(25)麦子黄了又青,人来复去,只剩茫茫的麦田、桑树和新鲜的雾霾。几天后,我也离开于庄,漂回城市,继续学着如何出人头地。

(26)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离开,大概只是为了思念。

【1】本文运用全景扫描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北方小村庄——山东于庄“侍家堂”的风俗活动全过程。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侍家堂”的三个风俗活动。

【2】本文的语言于疏淡处见雅致,别有韵味。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我总算被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体会加点词和比喻的妙处)

(2)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文章22、23小节插叙内容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探究“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的深层意蕴。

【链接材料】

材料一:宗族的文化功能是一种以传承乡间传统礼俗为特征,以形式多样的宗族活动为载体,唤起广大族众历史感、道德感和归属感的功能。

——百度

材料二:“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尼克松《不战而胜》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小事

文题二:

在家时,我们和父母在一起,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呵护;在学校时,我们和老师、同学在一起,体验到的是师生情、友情;孤独时,我们与书籍在一起,汲取的是精神营养……与我们在一起的人或物不同,我们会得到不同的收获与感受。

请以“和________________在一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2)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