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冬春季。奥司他韦是治疗甲流的特效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服用奥司他韦治疗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B.注射甲流疫苗让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能引起甲流的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D.对病人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一般都是有害的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3、正式在《自然系统》一书中提出“双名法”的科学家是( )
A.林奈
B.巴斯德
C.列文虎克
D.伊万诺夫斯基
4、航天育种过程中,种子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基因是DNA分子的片段;②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③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④生物的性状是由一个基因决定的;⑤环境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基因发生改变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5、下列常见食品与所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①腊肉——高温灭菌法 ②水果罐头——脱水法 ③咸鱼—腌制法 ④瓶装牛奶——巴氏消毒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
B.乳酸菌能使牛奶变成酸奶
C.甲烷菌生产沼气
D.蘑菇属于生产者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唐诗描写了鸟的什么繁殖行为?( )
A.求偶
B.交配
C.筑巢
D.孵卵
8、某生物小组在“探究家蚕幼虫取食桑叶是否为先天性行为”时,从蚕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并选择刚从卵中孵化出的幼虫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 )
A.易于观察
B.排除学习行为的干扰
C.保证实验对象数量充足
D.为家蚕提供适宜的环境
9、大兴安岭工作人员通过在野外架设的红外相机,在同一地点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麝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等。保护这些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安排专人跟踪保护
C.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D.安装隐藏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10、“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很多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B.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C.前肢变成翼——飞行器官
D.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11、下列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蜘蛛结网、黄牛耕地
B.狗会算数、猫抓老鼠
C.鹦鹉学舌、公鸡报晓
D.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12、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大气环境,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B.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C.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13、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下列属于鱼类的是( )
A.带鱼
B.鳄鱼
C.鱿鱼
D.墨鱼
14、“飞蛾扑火”是一种(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攻击行为
D.社会行为
15、螺蛳粉是深受人民喜爱的美食,螺蛳常栖息于冬暖夏凉、底土柔软、饵料丰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河溪中,下列动物中与螺蛳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涡虫
B.蛔虫
C.蝗虫
D.蜗牛
16、自2020年新冠状病毒感染爆发以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2.56亿例,死亡病例514万例,数字触目惊心。它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可独立生存
B.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可预防新冠状病毒感染
C.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D.病毒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观察到
17、某同学为“监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做了以下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配制好培养基时,加入牛肉汁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
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进行了高温灭菌处理
C.把硬币在冷却后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这一步相当于接种
D.对接种后的培养基要再次进行高温灭菌,避免杂菌污染
18、“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借用“语言”传递信息。下列不是“语言”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蜜蜂发现蜜源跳“圆形舞”
C.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D.蚂蚁通过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19、海鲜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餐桌美食。下列哪组海鲜都来源于软体动物?( )
A.带鱼、牡蛎
B.鱿鱼、缢蛏
C.章鱼、梭子蟹
D.鲍鱼、海蜇
20、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哪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
A.螳螂
B.蝉
C.黄雀
D.植物
21、在遗传学中,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称为这个个体的______,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叫做这个个体的______。______决定生物的表现型。
22、“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甲乙两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到底谁的观点是对的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Ⅰ.请补充完整探究方案:
①把一块鲜肉切成 (填写“相同”或“不同”)大小的两块,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广口玻璃瓶里,编号为:A.B。
②在A玻璃瓶口覆盖纱布,B玻璃瓶口敞开,并把A.B两瓶同时侧放在 (填“有”或“无”)苍蝇出没的适宜条件下。
③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玻璃瓶中肉的生蛆情况。
Ⅱ.实验结果:数日后,A.B两瓶中的鲜肉均腐败,并在B玻璃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 A玻璃瓶内则没有蛆。
Ⅲ.实验结论:实验的结果支持了 同学的观点。
Ⅳ.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2)导致A.B两个瓶中鲜肉腐败的原因是鲜肉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 大量繁殖。
(3)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采用的防止鲜肉腐败的方法有 (请举出一例)。
23、___和___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流动,维持着___的相对平衡。
24、微生物是生物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微生物种类繁多,如没有真正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_______、有真正细胞核的多细胞生物_______及没有细胞结构的________。一些微生物以________方式生活,在生物圈中属于__________;一些微生物以___________方式生活,属于消费者;还有一些微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
25、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到陆地上生活。(_____)
26、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___和___构成,最里面一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叫___,与___相通,食物在腔内被___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___排出。___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___处尤其多。
27、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______。
28、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________的变异。
29、(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________中,用________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______,也可在水中游泳,用________呼吸,________可辅助呼吸。
(2)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例如蜥蜴。蜥蜴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________,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______的蒸发;用________呼吸。
30、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____生物。
31、左列中哪些菌类可制右列中的食品
32、有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中的“苔花”是指苔藓植物的花。( )
33、生命在于运动。图一、二、三分别是与人体运动相关的概念图和结构示意图。图四是某同学制作的运动系统的组成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
(2)图二中,关节很灵活,离不开[_____]内的滑液和_________(填数字)。
(3)当你完成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恪肌收缩。请将以上步骤进行正确排序: _______________(用相关数字排序)
(4)图三表示屈肘动作,此时[①]___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5)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图四中b代表运动中的_________d在运动中起______________作用,若按图示方向运动,c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1—6为蚕豆种子,已知蚕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适宜的温度、 _____ 、 _____。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 _____和 _____两个编号的种子对照。
(3)2号和3号种子相互对照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4)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每组 _____,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5)今年四月下旬开始,我国南方某地出现特大暴雨,一些播种了的大片大片的旱地一夜之间被洪水淹没了,导致种子无法萌发,该实验装置中,编号为 _____的种子所处的条件与此相当。
(6)种子萌发除必须的外界条件外,自身还需满足 _____且不在休眠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