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与毛细血管实现物质交换功能相关的是( )
①数量多,分布广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③管腔小,血流速度慢④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关于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DNA的结构就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D.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3、生态平衡是一种( )
A.相对稳定的状态
B.绝对稳定的状态
C.动物数量等于植物数量的状态
D.永久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稳定状态
4、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结构和运动器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纤毛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
B.海龟生活在海洋中,主要依靠尾的摆动来游泳
C.蜜蜂能依靠翅的快速振动来飞行
D.蚂蚁的足不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5、下面叙述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遗传物质所决定 ②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来 ③伴随一生④暂时性的 ⑤蚯蚓走迷宫 ⑥鸟类迁徙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6、根据林奈提出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每种物种的科学名称组成是( )
A.科名+属名+种加词
B.科名+属名
C.属名+种加词+命名者(可省)
D.属名+种加词+命名者(缺一不可)
7、下表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记录,可判断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依次是( )
动物 | 甲 | 乙 | 丙 | 丁 |
训练次数 | 30 | 30 | 30 | 30 |
成功次数 | 0 | 12 | 7 | 3 |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乙、丙、丁、甲
D.乙、甲、丙、丁
8、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蚯蚓走迷宫
B.小狗做算术
C.黑猩猩使用简单的工具
D.母狼哺育狼孩
9、下列动物行为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美洲狮将剩下的食物挂在树上
B.母袋鼠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
C.蜥蜴遇到敌害时自断尾巴
D.狮王与向它发起挑战的年轻雄狮争斗
10、某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了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相关基因用D、d表示) 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 | 母本 | 父本 | 子代 |
1 | 高茎 | 矮茎 | 全为高茎 |
2 | 高茎 | 矮茎 | 120株高茎,115株矮茎 |
3 | 高茎 | 高茎 | 190株高茎,63株矮茎 |
A.1 组母本的基因组成为 DD,子代基因组成一定为 Dd
B.2组子代高茎植株的基因都相同
C.由 3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母本和父本的基因组成均是 Dd
D.性状表现一致的植株,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11、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乌贼、章鱼
B.河蚌、龟
C.海葵、梭子蟹
D.扇贝、海蜇
12、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及下列动物的运动记录表,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动物 | 运动方式 | 适应的环境 | 运动器官 | 是否需要能量 |
猎豹 | 奔跑或行走 | 陆地 | 四肢 | 需要 |
鲫鱼 | 游泳 | 水中 | 鳍 | 需要 |
鹰 | 飞行 | 空中 | 翼 | 需要 |
A.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
B.多细胞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
C.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陆生动物
D.多细胞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13、下列例子中,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 )
①蜜蜂采蜜 ②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皮毛上 ③蚂蚁的分工合作 ④某地区蛇被大量捕杀导致老鼠猖獗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蚯蚓走迷宫
B.大山雀偷饮牛奶
C.小鸟在池塘边喂金鱼
D.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蕉
15、以下特征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生活在海洋中
B.胎生哺乳
C.体表被毛
D.体温恒定
16、对某地古人类遗址挖掘过程中发现乙层有直立人化石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层肯定有智人化石的存在
B.丙层肯定有能人化石的存在
C.丁层可能有能人化石的存在
D.丁层肯定有南方古猿化石的存在
17、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以下有关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破坏农作物
C.稻田中放养青蛙,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
D.有些哺乳动物(如导盲犬、警犬等)是人类得力助手
18、冬虫夏草,别名虫草,是一种名贵中药,具有补益肾脏,止血化痰的功效。其中的冬虫是蝙蝠蛾的幼虫,那么夏草指的是一种( )
A.植物
B.真菌
C.细菌
D.病毒
19、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是( )
A.由于经常使用而逐渐积累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为了吃到高处的食物
D.由长颈鹿的意志所决定的
20、下图是青霉菌(甲)和蘑菇(乙)的结构示意图,关于二者的共同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原核生物
B.均能利用孢子繁殖
C.细胞内都有叶绿体
D.都有能吸收营养的根
21、在涡虫行为的实验中,把试管一端不处理,一端用铝箔纸遮住的目的是________,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涡虫在铝箔纸遮住的地方停留的时间长,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涡虫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___中;而我们在对涡虫进行第一次光、电刺激时,涡虫是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而经过无数次刺激后,涡虫对光的刺激产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
22、昆虫体表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叫作_____。
23、将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匹配起来。
A. 雷鸟的羽毛冬天是白色的,在夏天是黑棕色的
B.过度放牧导致草原荒漠化,甚至于沙化
C.人在树下行走比在烈日下行凉爽
D.有蚯蚓的方土质疏松
E.鸟的身体呈流线型,飞翔时可以减小阻力
F.热带森林中的猿类上肢长且粗
生物适应环境:________
生物影响环境:________
24、先天性行为奠定了动物生存和繁衍的__。
25、变异是指生物的______间的差异。
26、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大约__________天,然后从母体内分娩而出。
27、回答问题:
(1)关节内的滑液存在于_____中,对关节起润滑作用.
(2)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_____,可以减轻摩擦和震动.
(3)_____的外面有一些坚韧的韧带,对关节起加固作用.
(4)体育锻炼,能使关节的_____和_____增厚.
28、下图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1)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有机物的制造者是________。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_______分别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和流动的。
(4)若该海域受到污染,由于生物富集作用,该食物网中的_______(填生物名称)体内积累的污染物浓度最高。
29、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放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糖.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①: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 .
预测②: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
(5)蚂蚁这种实验动物的体表具有坚韧的 ,它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30、把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以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某种原料.请你一想:
(1)该实验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
(2)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把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___ __.
(3)在实验中使用石灰水的目的是检测是否存在____ __.
(4)本实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
31、将下列生物结构名称与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32、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 (______)
33、在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大约经过200次尝试,遭受多次的轻微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在较复杂的迷宫中能很快找到食物,甚至不需要错误的尝试就能找到食物。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1)蚯蚓依靠________和刚毛运动的,其运动方式为________。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以上材料中蚯蚓和小鼠的行为都属于________行为。
(3)小鼠比蚯蚓高等,学习能力较________,所以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________一些。
(4)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从行为方面分析,主要是因为人类具有较强的________能力。
34、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____,只有③_____集中的区域,有些细菌有⑥_____。
(2)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休眠体———_____,以适应不良的环境。
(3)细菌没有_____,因此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4)假设你手上此刻有5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若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或其他影响细菌生活繁殖的情况下,3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_____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