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初二上学期一检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的是 (   )

A. 大兴安岭   B. 天山   C. 秦岭   D. 昆仑山脉

2、2020年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吸引了64个国家和地区的674家展商、1351家采购商参会。在博览会上,人们使用最多的语言可能是( )

A.汉语 B.英语 C.俄语 D.日语

3、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B.兴修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 D.耕地多,草地少,后备耕地充足

4、与香港相比较,澳门的特点是(  

A.人口多,面积大

B.博彩业发达

C.主要由岛屿组成

D.回归祖国早

5、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外流河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B. 内流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外流区主要位于季风区

C. 我国河流分别注入了世界四大洋   D. 影响内流河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6、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 )

A.海南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台湾省

7、下列叙述不属于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的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雨热同期 C.气候复杂多样 D.季风气候带有明显的海洋性

8、下列属于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省、县、乡

C.省、直辖市、县

D.省、自治州、自治县

9、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与简称、行政中心的连线,正确的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粤—桂林 B.福建省—闽—厦门

C.青海省—青—兰州 D.四川省—蜀—成都

10、下列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东海、南海 B.黄海、渤海

C.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D.琼州海峡、渤海

11、西北地区各地自然条件的共同特点是 (  )

A. 地形以高原为主   B. 干旱为本区主要特点

C. 植被均为荒漠   D. 河流均属外流河

 

12、下列与低碳生活方式不相符的行为是(     

A.上学尽量叫出租车,节约时间

B.尽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节约用电,人走灯熄

D.节约用纸,纸张双面打印

13、参加2017年10月11日-15日在广西桂林举办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外国朋友想参观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建议他最好去

A. 广西   B. 云南   C. 四川   D. 湖北

 

14、下列农业生产方式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半干旱地区植树,种草

B.在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区种植粮食

C.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区发展耕作业

D.在地势低洼的南方地区,挖池养鱼,鱼塘周围种植果树

15、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是(       )

A.大力减少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B.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

C.使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不再利用

D.大力进口我国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

16、都位于我国第三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东南丘陵 B.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柴达木盆地

17、下图是我国季风的进退与雨带推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河流,汛期最长的是(     

A.甲河

B.乙河

C.丙河

D.丁河

【2】图中①②③三条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如果雨带未能如期推进至③位置,则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北皆涝

D.南北皆旱

【3】乙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和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A.大气降水、夏季

B.高山冰雪融水、夏季

C.大气降水、春季

D.高山冰雪融水、春季

18、下列措施,可能弥补我国资源不足的是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④提倡使用纸杯等一次性生活用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的山脉是地形区或省区的分界线。对于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区或山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形区为华北平原

B.②山脉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③山脉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D.④地形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20、“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反映了我国地势的什么特点

A. 地势西高东低   B. 地势东高西低   C. 地势南高北低   D. 地势北高南低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_______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这些纵横交错的运输线,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22、赤道地区比两极地区降水   ,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陆比沿海地区降水  

 

23、读下图,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邻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海相望的国家: ⑤_________________

海域: ⑧________

大洋:⑨__________________

24、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的有规律变化上。

 

25、青藏高原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   农业,主要农作物有   、小麦等.

 

26、我们所在的省是_______省,简称是_______,行政中心是_______

27、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

28、南方农作物的熟制___________和北方农作物的熟制___________.

 

29、港澳扩大土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30、读上图,贺兰山以东地区主要分布着   牧场,贺兰山以西地区主要分布着   牧场。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央气象台5月30日06时继续发布高溫黄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黄淮大 部、江淮大部、山西中部、宁夏北部、新疆南疆盆地、云南中部、广东中部等地有35°C以上的高温天气。

(1)由图一可知,我国东部高温区主要分布在______平原,目前该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______已经进入收获期。

(2)由图一、二可知,我国四大盆地中______盆地也出现了高温区,它主要位于______气候区,该盆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______

(3)由图一可知,下列省区中,不在高温预警范围内的一组是______

A. 北京、河北   B. 西藏、山东   C. 河南、新疆 D. 江西、福建

(4)此时,来自太平洋的季风,开始影响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如果该季风进退失常,我国东部地区会出现______灾害。

(5)五道梁是我国夏季极为凉爽的地方,原因是其______,其气候为______气候。

(6)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图二中的______

32、读下图香港、澳门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字母A和B分别是我国的两个经济特区              ,与A、B毗邻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             

(2)有购物天堂东方明珠之称的是       。它位于珠江口的       

(3)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是       ,澳门经济的支柱产业是       

(4)图中的铁路干线是       铁路。

(5)香港经济比澳门经济发达的最重要条件,你认为是哪一项(  )

A香港比澳门面积大,人口多    B香港有停泊海洋巨轮的天然良港

C香港的自然资源比澳门丰富   D香港有铁路与广州连通而澳门没有

 

33、某中学地理小组对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原因进行探究。图甲示意中国泥石流分布、图乙示意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丙示意逃生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

(1)地震:我国西南地区位于_________ (环太平洋/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频繁,岩石破碎,具备发生的物质条件。

(2)地形:图中A为_________山脉,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_______级阶梯交界处,山高谷深,地表起伏大.具备发生的基本条件。

(3)气候: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____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具备发生的诱发条件。

(4)人类活动: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行为。使地表________减少。 会加剧发生的强度和频率.

迁移:

(5)人类采取_______(措施)可以减轻泥石流的发生强度和频率。

(6)图丙中,位于河谷的游客在遇到泥石流时,最安全的逃生路线是_______ ( 填数码)

34、读台湾岛、海南岛。珠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香港与海南岛纬度位置相同点是都位于_____带,香港与台湾岛气候相同点是都有______气候分布。

(2)香港、海南岛、台湾岛在夏秋季节最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

(3)香港相对于海南岛、台湾岛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

(4)海南岛、台湾岛铁路分布的相同点是_______。影响这二个岛铁路分布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

(5)港澳地区与内地经济合作的优势是________

(6)读台湾省经济发展阶段示意图,20世纪50年代,台湾省经济发展_________,台湾经济以_________为主。90年代开始,经济快速提升的原因是_________

(7)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我国台湾省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的原因。________

35、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A、B、C三地,A为城市中心区,B为城市郊区,C为远离城市的地区.居住在B、C两地的农民面临如下两种选择:①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②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

(1)B地应选择__,原因是__

(2)C地应选择__,原因是__

(3)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自然因素有____等,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