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舟山渔场、长芦盐场位于的海区分别是( )
A.南海渤海
B.东海黄海
C.黄海渤海
D.东海渤海
2、2022年5月19日,连接我国京津冀地区和粤港澳地区的空中交通大通道进行了调整,由双车道变为四车道,进一步提升了飞行效率,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下图为京津冀、粤港澳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京津冀地区和粤港澳地区工业发展的共同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海陆交通便利
B.科技力量雄厚
C.劳动力充足
D.能源和水资源丰富
【2】空中交通大通道的调整有利于( )
A.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工业污染
B.澳门取代香港成为新的国际航空中心
C.促进粤港澳地区的重工业发展
D.粤港澳、京津冀之间的经济协同发展
3、以下国家不是我国陆上接壤的邻国是( )
A.孟加拉国
B.朝鲜
C.蒙古
D.巴基斯坦
4、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 )
A.泼水节
B.丰收节
C.元宵节
D.雪顿节
5、导致我国人口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计划生育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
B.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6、山区经济贫困,贫困的原因不包括(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自然灾害多发
C.自然资源丰富
D.自然条件差,开发难度大
7、小军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粤卫食证字[2020]第++06”字样,于是他断定此矿泉水注册的省份是( )
A.广东省 B.湖北省
C.山东省 D.广西壮族自治区
8、下列四个地点中,如按气温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来看,冬季气温最高的是( )
A. 30°S、120°W B. 20°N、90°E C. 60°N、90°W D. 40°S、120°E
9、下图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 )
A.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多,西部地区少
B.内流区中的各省区人均水资源最少
C.东南沿海地区人均水资源最多
D.外流区分布有极度缺水的省区
【2】解决我国极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工程措施是( )
A.治理水污染
B.节约用水
C.南水北调
D.人工降水
10、我国把“计划生育”做为基本国策的最终目的是( )
A.使我们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
B.使我国人口减少
C.控制人口减少
D.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1、2020年12月8日,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新高程宣布。珠峰所在地区每年10月~次年4月是风季,6~10月是雨季。下图示意珠峰所在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珠峰新高程是( )
A.8848.13米
B.8868.13米
C.8848.86米
D.8868.86米
【2】珠峰所在的山脉是( )
A.祁连山脉
B.横断山脉
C.昆仑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3】珠峰终年积雪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登山队选择在5月攀登珠峰的主要自然系因是( )
①风速较小②冰雪消失③氧气较足④晴天较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哪一条铁路干线没有经过4大工业基地( )
A.京沪线 B.京哈线 C.沪杭线 D.焦柳线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几次调整:从曾经鼓励生育,到后来逐渐收紧,直到提倡“只生一个好”,近年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劳动力严重不足 B.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C.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D. 适应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4、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领土最北端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B.位于东半球,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C.从经度来看,我国全部位于东经度;从纬度来看,我国全部位于低纬度
D.我国的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
15、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搭配不相符的是()
A.延安——窑洞 B.西双版纳——竹楼
C.皖南——冰屋 D.吐鲁番——平顶屋
16、我国城乡居民食用的肉、奶、蛋禽主要来源于
A.内蒙古牧区 B.新疆牧区
C.西藏牧区 D.农耕区畜牧业
17、我国频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排列正确的是 ( )
A.黄海 渤海 东海 南海 B.黄海 渤海 南海 东海
C.渤海 黄海 南海 东海 D.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18、下列国家中有一个不是我国隔海相望国家的是:( )
A.日本 B.菲律宾 C.朝鲜 D.马来西亚
19、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甲、乙两区域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接近( )
A.400mm年降水量线
B.1月0℃等温线
C.人口地理分界线
D.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
20、“前店后厂”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指( )
A.港澳与珠江三角洲 B.港澳与京津唐
C.台湾与福建 D.朝鲜与辽中南
21、从五带划分来看,我国领土大部分在________ 带,南部小部分在________ 带,没有 ________带。领土的最北端在________ 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处;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的 ________ ;最西端在新疆的________ 上;最东端在黑龙江与________ 主航道汇合处。
22、长江沿江地带气候应属于______气候,此种气候对农业生产最有利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2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
24、长江是我国巨大“________________”,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长江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___________”。
25、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律看,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 月份.而且多 ▲ 雨。
26、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____,此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
27、我国的四个直辖市是 市、 市、 市和 市。
28、我国青藏高原属于__气候.
29、世界上最高大的大高原是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
30、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山脉,注入 ,全长 千米。
31、 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更好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2019年9月踏上“寻访黄河之旅”的考察。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代表黄河的不同河段,“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__河段(填序号)看到多个水电站,据此判断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从地形地势、流速方面描述)。
(2)河流下游河段先封冻,上游河水夹带冰凌流到封冻河段,受到阻碍,冰凌堆积形成冰坝,阻挡河水下泄,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11月,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__河段(填序号)观察到凌汛现象。
(3)“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_____河段(填序号)身临其境。
(4)这次黄河之行,考察组了解到黄河中游地区河水正在变清,列举其治理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
32、读长江(图1)和黄河水系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我国的____(填地形区名称),两者干流共同流经的省区有____、____。(填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2)黄河的①、②、③河段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填代码)
(3)黄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治理该河段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来自____(填上游、中游、下游)的____(填地形区名称)。
(5)长江含沙量逐年增加,反映出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严重的____(生态环境)问题。
(6)两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填“上”“中”“下”)游河段。
(7)两河中,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的是____。
33、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李白的著名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中“天上”和“海”分别是指黄河发源于①________山脉,注入②________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2)上、中游的分界点③________。
(3)主要的支流:⑤________,⑥________。
(4)黄河下游被称为“________”。
(5)黄河的上、中游________丰富,目前已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等一系列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在灌溉、防洪、发电等方面发挥着综合效益。
34、我国是当今世界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和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高铁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到2018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以超过3万千米,比世界其它国家高铁运营里程总和还多。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河南省会郑州构建的是____字型高铁网络,是我国最重要的高铁交通枢纽之一。如果你从商丘乘高铁经郑州到武汉旅游,所经高铁线是____、____。如果从武汉去游览长江三峡,选用的交通工具最好是____。
(2)你认为我国的高铁网络怎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____。
35、图1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示意图”,图2为“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带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____(多样/单一),其中耕地、林地比重小,可供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____(充足/不足)。
(2)我国耕地(旱地、水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____,这里水资源多为多水带和____带;我国西北部主要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为____和沙漠、戈壁等,该地区大多为____气候。
(3)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
(4)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地(耕地)矛盾”、“人水矛盾”日益增加。请从“人地矛盾”或“人水矛盾”中任选其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____。(至少写出两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