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下面信息搭配正确的是( )
A.维吾尔族一住窑洞,唱信天游 B.朝鲜族一跳孔雀舞,吃竹筒
C.蒙古族一参加那达慕大会,骑马、摔跤 D.苗族一气候炎热,喜欢跳跷跷板
2、长江三角洲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 )
A.热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C.热带植物王国
D.热带动物王国
3、在发达国家,你不可能见到的情形是( )
A.市场繁荣,环境优美 B.很多农民在水田里赶着牛耕田
C.大部分家庭有三、四辆汽车 D.工厂里工人很少,机械化程度高
4、我国修建“南水北调”工程,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
A.地区分布不均
B.时间分配不均
C.人均占有量少
D.总量丰富
5、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有的山脉也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属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秦岭
C.昆仑山脉
D.贺兰山
6、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区中小学对课本实行循环使用。循环使用课本对下列哪种资源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
A.煤炭 B.石油 C.土地 D.森林
7、当太阳直射23.5°N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为冬至日 B.海南岛旗杆下正午的影子朝北
C.南极圈出现极昼 D.北京比黄冈白昼时间长
8、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主要途径是( )
A.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B.兴修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海水淡化
9、流经西双版纳的主要河流是
A.元江 B.澜沧江 C.怒江 D.珠江
10、“船在天上行,人在水下走”形容的是( )
A. 黄河下游的景观 B. 长江下游的景观
C. 海河中游的景观 D. 珠江下游的景观
11、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形主要以________为主 ( )
A.荒漠 B.盆地
C.山地 D.平原
12、关于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B.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D.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1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汉族 B.壮族 C.回族 D.苗族
14、下图示意我国主要糖料、油料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种作物分别是( )
A.甘蔗、甜菜、油菜、花生
B.甜菜、甘蔗、花生、油菜
C.油菜、花生、甘蔗、甜菜
D.甘蔗、花生、油菜、甜菜
【2】甲作物在成都平原南部也能种植,原因是( )
A.成都平原年降水量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多
B.成都平原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C.成都平原土壤比长江中下游平原肥沃
D.受北部山脉阻挡,成都平原冬季气温较高
15、秦岭山脉的走向与下列哪条山脉一致( )
A.祁连山 B.太行山 C.阴山 D.武夷山
16、下列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目前我国第一大能源是 ( )
A. 原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水电
18、我国青藏地区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 )
A. 干旱 B. 湿润 C. 高寒 D. 湿热
19、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本来距离很近,却常要绕道远行,原因
A.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
C.冰川广布
D.河网稠密
20、读图,关于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夏季降水量甲地大于乙地 ②气温年较差甲地大于乙地 ③两气候资料显示都分布在北半球 ④甲、乙两地气候都分布在大陆西岸 ⑤甲地气候冬季温和多雨;乙地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②③④
21、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明显的差异,如糖料作物呈明显的“南甘北甜”分布特点;粮食作物呈“________”的分布格局
22、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指从黑龙江省 到云南省 画的一条直线。
23、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和____
24、香港商业发达被称为“ ”;澳门环境优雅,素有“ ”之称。
25、北京简称____,其城市职能是全国的___中心、____中心和____中心。
26、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诸多“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旅游景点,根据你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列举几个著名的旅游景点:____、____、____、____。
27、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是 .
28、我国有______个省级行政区,面积最大的是______。
29、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半球。
30、重庆市的简称是_________,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
31、图为美国本土主要农业和重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艾奥瓦州位于北纬40°36'~43°30',西经89°5'~96°31',素有“美国粮仓”之称,玉米、大豆、小麦、猪肉、鸡蛋产量均居全美前列。
(1)艾奥瓦州位于图中的____。(选择填空)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流经艾奥瓦州的河流是____,它对该州农业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
牛仔裤面料的主要成分多为粗棉纱,因其具有耐磨、耐脏,穿着舒适等特点,受到众多人群的喜爱。
(3)能够为牛仔裤面料生产提供原料的农业带是____。(选择填空)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为小华同学在学习美国相关内容后所整理的部分知识,请将所缺内容补全____。(将所选项前的序号填到图中)
①城市众多②适宜牧草生长③自然条件④西邻大西洋
32、“十一”黄金周是旅游的旺季,下面是广州某中学生“十一”期间随旅行团的旅游路线图和日程安排表。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 | 日程安排(旅游线路) | 交通工具 |
第一天 | 广州→武汉→宜昌 | 火车、长江游轮 |
第二天 | 宜昌→重庆 | 长江游轮 |
第三天 | 重庆→成都 | 火车 |
第四、五天 | 成都→青海湖 | 飞机、火车 |
第六天 | 青海湖→广州 |
(1)列车从广州驶向武汉,经过的铁路干线是___;从宜昌乘长江游轮到重庆,经过了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这里___资源丰富。
(2)该旅行团在第____天经过我国著名的三峡风景区;在五天的行程中,第___天所选择的交通方式受天气的影响最小。
(3)到达某旅游地后,近距离游览一般都选择_____作为交通工具,原因是____。
(4)第四、五天的旅途是从我国____盆地到____高原,旅途中,部分游客出现了呼吸急促等缺氧反应,其原因是____升高。
(5)日程安排表上第六天的交通工具被油墨模糊了,如果需要当天就到家,只能选择____作为交通工具。
33、读下图,完成以下小题。
(1)长江和黄河发源地是地形区A__,两河流向大致为__。
(2)图示两条河流中,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__,含沙量居世界第一的是__有凌汛现象的是__.
(3)长江、黄河最终都流入__洋,都属于外流河.
34、读“我国土地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耕地、林地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季风区,这条线以西的非季风区主要分布着________地和未利用土地。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东部的耕地类型又以________岭-________河一线为界,北方以________为主,南方以________为主。
(3)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利用类型不够齐全
B.土地资源构成比较合理
C.人均耕地少,宜垦荒地资源数量充足
D.耕地比重相对偏小
(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面积开荒,多种植粮食作物
B.草场放牧,不断增加牲畜数量
C.农村新建住宅,尽量选择荒坡地
D.围湖造田,大量增加耕地面积
(5)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资源有限,为了保障 14 亿人的吃饭问题,解决工业生产必备的原材料,请同学们就如何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献计献策。
35、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由700mm减至200mm左右。一万年前这里是个水草丰美、动物成群的地方,如今许多地方已成为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下图为萨赫勒地区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萨赫勒地区横跨___________洲,是___________沙漠和___________之间的过渡地带。
(2)萨赫勒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气温___________(高/低),蒸发__________(强/弱),该地区自南向北降水越来越___________(多/少)。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当地的干旱。
(3)萨赫勒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了当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下图为该地区人地关系示意图。请将下列选项前的字母填入方框,完成示意图。
A.土地荒漠化 B.砍伐森林 C.草场退化 D.粮食短缺 E.开垦草原
(4)下列能够缓解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单项选择)
①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②大力增加种植业比重 ③全面禁止开发草原 ④在沙漠南缘建绿化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