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初一上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的时间是

A. 公元前202   B. 公元后221   C. 公元前221   D. 公元前209

 

2、下列战役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

②阪泉之战

③涿鹿之战

④长平之战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3、与“秦朝末年”“大泽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等关键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刘邦、项羽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巨鹿之战

4、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利工程的兴修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农业产量的提高

5、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6、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改革:一次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另一次使鲜卑族人吸收了汉族先进文化,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这两次改革为

①商鞅变法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李悝变法

④管仲改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7、关于春秋争霸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打击奴隶制度

B. 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C. 阻碍社会进步

D. 促进局部统一

8、唐朝诗人胡曾在其诗《流沙》中描述了战国时期“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战乱局面,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上。下列属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城市有

①西安  ②吐鲁番  ③乌鲁木齐  ④敦煌  ⑤太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左传》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店,鼎迁于周……”这里的“鼎”的用途是(       

A.生产工具

B.生活器皿

C.权力象征

D.祭祀礼器

11、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2、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在古代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下列哪个时期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晋代

13、抗倭将领——(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李自成

D. 王献之

 

14、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统治危机,富国强兵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使人民生活富裕

D.增加政府收入

15、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的农民起义是( 

A.李自成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大泽乡起义

16、以下关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祖刘邦轻徭薄赋,把田租降到了三十税一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吸取秦亡的教训

C.文景二帝都很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D.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汉初经济得以恢复

17、在我国古代,每个新建立的王朝都要重新定立国号。下列国号是根据原封国名确定的是

A.李渊定国号为“唐”

B.阿骨打定国号为“金”

C.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

D.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8、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国。材料说明“这条道路(     )

A.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

B.沟通了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

C.有利于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D.促进了东西方贸易文化的交流

19、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中,不包括(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海南

20、在我国奴隶社会,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是

A.青铜石器

B.瓷器

C.青铜礼器

D.青铜兵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之手。420年,东晋灭亡。此后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____、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在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2、元朝建立的这个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制度是___________

23、唐朝灭亡后,中国从此进入______时期。

24、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战役名称。

1)西汉对抗匈奴的高潮战役——

2)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4)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军——

25、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势力较强,史称“_________”。

26、________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开始增强。_______时期,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7、为改变币制混乱的状况,秦统一后,以_______半两钱为标准货币;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8、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了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________政权。

 

29、___________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明朝,对科举考试的题目、答卷格式及内容作了严 格规定,这种文章被称作 ___________

30、下图是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连线题

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争,传递出了宝贵的战争思想和智慧。

(1)前207年,巨鹿之战 (1)东晋与前秦进行的战役,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200年,官渡之战 (2)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8年,赤壁之战 (3)曹操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4)383年,淝水之战 (4)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朝走向衰亡。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人物。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是________

(2)率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的抗金名将是________

(3)605年,________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凿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多个方面具有相似的阶段性特征,探究两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轨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地处西部的一个边陲小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西部的边陲小国”指的是哪一国家,这个国家的蜀郡郡守修建的哪一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2)“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材料二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填字母)?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材料三   (西汉时)“楚越(南方地区)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五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从西汉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4)材料五是东汉末年以来人口迁移示意图,根据该图说说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5)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以上问题的作答,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