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通化市初一上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以专题的形式统揽历史阶段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方法。下列历史阶段可包含在专题“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之中的是(

A.夏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④火的使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清朝中后期,京城戏班荟萃。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初步形成的新剧种是( )

A.京剧

B.徽剧

C.昆曲

D.黄梅戏

4、《中华历史朝代歌》开篇唱道: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史前时期的人物中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盘古

B.炎帝、黄帝

C.三皇五帝

D.舜和禹

5、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考古学家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化石

B.史书

C.逻辑推理

D.民间传闻

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始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阪泉之战 B.黄河之战 C.部落之战 D.涿鹿之战

7、下表是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之相关联的是(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

寿命(岁)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54

A.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B.“八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8、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公元前841年,西周发生“国人暴动”

B.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C.武王率军在牧野大败商军

D.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9、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 晋惠帝

B. 隋文帝

C. 隋炀帝

D. 唐玄宗

10、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郡县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灭亡于公元9年。据此可知,西汉王朝持续的时间是(       

A.210年

B.211年

C.212年

D.213年

12、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东周实行分封制

B.反映西周冶铁技术高超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13、人类社会在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

A. 珠江流域

B. 长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 渭河流域

14、“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是史书对哪一时期改革成果的肯定(  )。

A. 唐太宗统治时期   B. 唐高宗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前期

 

15、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资治通鉴》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史记》

16、在学完“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一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烧制彩陶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17、秦朝修建的长城,最东和最西分别到达:( )

A.山海关、陇西郡

B.辽东、临洮

C.临洮、嘉峪关

D.鸭绿江、临洮

18、“杯酒释兵权”解决大将专权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宋太祖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 防止武将专权

B. 加强地方控制

C. 强化中央集权

D. 分割宰相权力

19、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度 D.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0、根据中央的安排,三孩生育政策已于5月31日开始实施。有评论指出放开三胎,甚至全面放开,到鼓励生育,迟早都会来的。人口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人口发展到3亿是在(  

A.顺治时期

B.康熙末年

C.乾降末年

D.道光年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业规模宏大,分工细致,铸造出的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2)东晋的________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流传下来的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人文初祖是________

 

22、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请根据以下考古资料完成各题。

(1)可以考证北京人体质特征的是(   

(2)可以研究山顶洞人生活的是(       )

(3)可以研究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的是(   

23、司马光的《__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一书;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______”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25、唐朝时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史”“诗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制作工艺高超的________和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________ 

27、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西晋时,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出现了“________”,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

28、贾思勰撰写的《______》,突显了中国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______运用“极限”思维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西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周朝的统治者实行________

(2)针对西汉初期经济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策是________

(3)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________,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420—589年,中国的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这四个王朝都定都在________

(5)江南地区的开发——________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30、商鞅变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连线题(把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与所签订不平等条约链接起来)

①鸦片战争       A《马关条约》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B《南京条约》

③甲午中日战争       C《辛丑条约》

④八国联军侵华       D《北京条约》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闪烁着古代军事家的智慧。请根据下列信息填写相关战役。

(1)公元前207年,项羽在 中采取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的战术,最终将秦军主力歼灭。

(2)公元200年,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在 中歼灭袁军主力。

(3)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 中采取诈降和火攻战术大败曹军。

(4)公元383年,在 中东晋军队采取以逸待劳、心理战等战术打败前秦。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代中央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秋,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司马光《资治通鉴》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列举一例唐代民族关系和睦的史实。

材料二: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十一月,以帝师领院事,掌全国释教僧徒,兼治吐蕃之境。下辖吐蕃三道宣慰司及僧录司、僧政司、都纲司等衙。

——宋濂、王袆《元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中央设立的管理西藏的机构,并指出它设立的意义。

材料三: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这就基本莫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规模。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同内部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的史实。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