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_________
A. 农业初兴 B. 聚族而居 C. 采集狩猎 D. 分富分化
2、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反映的局面是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社会动荡 D.文化繁荣
3、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
A.刘徽
B.郦道元
C.贾思勰
D.祖冲之
4、汉武帝时采纳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向汉武帝提出这种建议的是
A.主父偃
B.董仲舒
C.卫青
D.霍去病
5、时序性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线索。下列史实发生的顺序是:( )
①澶渊之盟②郾城大捷 ③宋金和议 ④北宋灭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6、它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的一种“非血统继承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它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7、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著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宋史》
8、下图是什么人头部复原像(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9、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其表现有( )
①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②纺织业上蜀锦全国有名 ③发明了灌钢法④青瓷烧制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⑤建康人口达到百万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全国人口达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的情形出现在( )
A.唐朝太宗朝时期
B.明朝万历时期
C.清朝乾隆时期
D.元朝忽必烈时期
11、某古人类遗址3个关键词:“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磨制石器”。该遗址所在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以人为骑尽作乐,炮烙之刑极淫威”,这幅对联描绘的分别是夏朝和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的暴政,他们分别是( )
A.禹、桀
B.汤、纣
C.桀、纣
D.武王、纣
13、中国古代的佛教与道教,一直是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目前许多山上,既有佛教寺院也有道教道观。下列关于这两大宗教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
B.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传人中国
C.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
D.都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影响深远
14、制度的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确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5、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反映的是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它是( )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巾起义
D.藩镇割据
16、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
A. 颁布“推恩令”
B. 建立刺史制度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铸造五铢钱
17、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同点是
①用磨制石器②有了农业和饲养业③制作陶器④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⑤挖掘水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18、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修筑万里长城 B.修建阿房宫 C.刑罚非常残酷 D.秦朝的暴政
19、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 澶渊之盟
B. 南宋建立
C. 金灭亡
D. 宋金达成和议
20、武则天创设殿试,在东都洛阳举行殿试考试。一位家在余杭的书生,要到洛阳参加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河段他不必经过的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21、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___________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22、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图中的①____,②____
23、作用:使______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__________,为以后__________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4、读《西汉后期疆域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长安 B.西域都护府 C.敦煌郡
25、西汉初期的统治者注重“以农为本”、“以德化民”,从而使文景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史称“__________ ”;东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__________ ”。
26、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却为后世留下了不朽功绩,他开凿的____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曾设立进士科,标志着____的正式确立。
27、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____________。
28、享有“诗仙”美誉的是( )。
29、明朝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____;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30、隋朝大运河举世闻名,分为永济渠、通济渠、______、江南河四段。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了______加以管理。
31、将下列诸子与其对应观点连线
孔子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庄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提出“仁”的学说,提出“仁者爱人”
墨子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韩非 强调治国应顺应自然和民心
荀子 “兼爱”“非攻”
32、请举出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各两例。
33、国家统一是站立世界的基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联系与交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开放与包容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要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哪个少数民族能够统治整个中国。蒙古人崛起以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军事征伐,终于把中国的绝大部分统一起来,形成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
材料二:终永乐一朝,朱棣五次北征,三次打败蒙古军队。……永乐四年,设哈密卫,加强对西部边陲的统治。……永乐五年,修筑驿路,设置驿站,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永乐十三年,增设贵州省,进一步加强在西南地区的统治。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 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
(1)“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的皇帝谁?他学习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在中央分别设置什么机构掌管全国的行政和监察事务?
(2)“朱棣”是哪一朝代的皇帝?据材料二,归纳其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
(3)材料三中宋代海运发达主要依赖哪些技术的发展?
(4)材料四中“郑和出使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有什么意义?
(5)材料五中,元代关汉卿最代表性的悲剧作品是哪一部?明代《举子看榜图》,说明了明朝的科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