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点A、B、C在圆O上,,直线
,
,点O在BD上.若圆O的半径为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2、一列动车从A地开往B地,一列普通列车从B地开往A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普通列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如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两地相距1000千米
B. 两车出发后3小时相遇
C. 动车的速度为
D. 普通列车行驶t小时后,动车到达终点B地,此时普通列车还需行驶千米到达A地
3、现有一数据:3,4,5,5,6,6,6,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众数是5和6 B.众数是5.5 C.中位数是5.5 D.中位数是6
4、函数y=x+3与y=的图象的交点为(a,b),则
的值是( )
A. - B.
C. -
D.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2÷a3=a B.(a3)3=a6
C.(2a2b)3=8a6b3 D.a3•a2=a6
6、如图,△ABC纸片中,AB=BC>AC,点D是AB边的中点,点E在边AC上,将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则下列结论成立的个数有( )①△B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DFE=∠CFE;③DE是△ABC的中位线;④BF+CE=DF+DE.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1,0),对称轴为x=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0
B.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c<0
D.x=3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
8、如图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9、函数y=ax2+1的图像经过点(-2,0),则的方程
的实数根为( )
A. ,
B.
,
C.
,
D.
,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圆周长C是半径r的正比例函数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D.方差越大,波动越大
11、如图,在矩形中,
,
,矩形
绕着点
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矩形
,若点
的对应点
落在边
上,则
的长为________.
12、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ABC是_____三角形.(填“锐角”“直角”或“钝角”)
13、如图,是
的直径,
切
于点
,交
的延长线于点
,若
,则
_____
.
14、写出一个比1大比4小的无理数________.
15、如图,抛物线y=ax2+c与直线y=mx+n交于A(﹣1,p),B(3,q)两点,则不等式ax2+c<mx+n的解集是______.
16、分解因式:2x2﹣8=_______
17、为了解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某校组织了一次竞赛测试.为进一步了解竞赛测试的情况,从中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并绘制成如下的竞赛成绩分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其中“”这组的数据如下:95,95,96,96,96,97,97,99,99,100
竞赛成绩分组统计表
组别 | 竞赛成绩分组 | 频数 | 平均分 |
1 | 8 | 83 | |
2 | a | 88 | |
3 | b | 93 | |
4 | 10 | 97 |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
__________;
(2)“”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分,中位数是__________分;
(3)若学生竞赛成绩达到96分以上(不含96分)获奖,请你估计全校1200名学生中获奖的人数.
18、先化简,然后从-1,0,1,
中选取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数作为x的值代入求值.
19、问题提出:如图(1),在中,
,D是
内一点,
,若
,连接
,求
的长.
(1)问题探究:请你在图(1)中,用尺规作图,在左侧作
,使
.(用直尺、圆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不说明理由)
(2)根据(1)中作图,你可以得到与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你求得
的长为_______;
(3)问题拓展:如图(2),在中,
,D是
内一点,若
,求
的长.
20、(1)计算: ;(2)
21、如图,直线x=﹣4与x轴交于点E,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过原点交线段OE于点A,交直线x=﹣4于点B,过B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C,直线OC交直线AB于D,且AD:BD=1:3.
(1)求点A的坐标;
(2)若△OBC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2、如图,为
直径,
为弦,过
外的点
作
于点
,交
于点
,连接
并延长交
的延长线于点
,且
.
(1)求证:与
相切;
(2)若半径为4,
,求
的长.
23、如图,已知
是边长为
的正方形,
是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
的延长线交
的延长线于点
,连接
.作
的外接圆
.设
=
,
=
.
(1)求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是
的切线,求
的值;
(3)过点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__,垂足为________,交
________于点________,直线________交________于点________(如图
).若________=
,则
________的值是________.
24、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