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白城市初一上学期三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是

A.尊王攘夷

B.统一货币

C.商鞅变法

D.修筑长城

2、下图所示内容中的“圣人”是指(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第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国家控制的是

A.编制户口

B.土地私有

C.奖励军功

D.奖励生产

4、四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逐步形成后来华夏族的部落联盟是

A.黄帝、蚩尤部落联盟

B.炎帝、蚩尤部落联盟

C.黄帝、炎帝部落联盟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联盟

5、《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6、《韩非子》上记载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是下面哪一个远古居民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7、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地方史志等;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等;口述史料包括会议录、神话、传说、史诗等。下列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①元谋人遗址  ②司母戊鼎  ③《论语》  ④“盘古开天”

A. B. C. D.

8、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世界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利簋 D.四羊方尊

9、我国历史上传说中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生活在(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10、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来的道教尊为教主,在泉州的清源山上有著名的老君岩,就是为了纪念他而雕刻的。那么,他的观点主要记载在哪一部古籍中

A.《战国》 B.《春秋》 C.《论语》 D.《道德经》

11、张华同学为孔子设计了如下人物名片,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姓名

孔子

时代

春秋时期

著作

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

主要思想

______

身份

儒家学派创始人

A.仁者爱人

B.顺应自然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12、与下图中处的朝代建立有关的事件是(

A.国人暴动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盘庚迁殷

13、下面是某同学利用历史年代尺复习夏商周的朝代更迭,其中④表示(     

A.盘庚迁殷

B.西周灭亡

C.武王伐纣

D.商汤灭夏

14、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15、“对于当时的平民百姓而言,青铜器几乎是遥不可及的,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多是陶器。另 外,骨、牙器用具的需要也推动了相应手工业的发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青铜器相对贵重,是身份地位乃至权力的象征

B.平民百姓不喜欢青铜器,只喜欢使用陶器

C.骨、角、牙器用具较多,平民不需要青铜器

D.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数量不多,不如陶器精美

1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_____________

A.黄帝

B.炎帝

C.

D.

1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我国古代科学瑰宝的中医药大显身手,为疫情的科学救治与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效果显著的“清肺排毒汤”便源于“医圣” 张仲景的旷世之作。请问这部旷世巨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18、请问以下与战国时期史实不符的内容是:

A.晋国被韩、赵、齐三家瓜分

B.当时秦国和赵国发生了长平之战

C.孟子主张“仁政”

D.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19、曹操的形象复杂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奸诈等形象多见于此。这说明(     

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C.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D.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20、为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学习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禅让制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创立了殿试制度的皇帝是

22、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最后一个国君残酷暴虐。

(1)夏朝最后一个国君   统治残暴,无休止地征发劳役,致使民不聊生。

(2)商朝最后一个国君   修筑豪华宫室园林,“酒池肉林”,设炮烙之刑。

(3)西周最后一个国君   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烽为戏诸侯”,使百姓流离失所。

23、___________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___________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4、战国时期,综合性水利枢纽_______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5、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在_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东汉后期,张角领导的________,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6、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一门艺术,这得益于____改进了造纸术。东晋王羲之被誉为“____”,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7、约公元前_________年,禹建立夏王朝;公元前_________年,刘邦建立西汉。

28、山顶洞人生活时间:距今约________年。

29、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0、填空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种文字是________

(2)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

(3)汉武帝时期,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被派遣出使西域的使者是________

(4)《史记》被誉为“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它的作者是________

(5)东晋时期,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此人是__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将作品的代号填入相应作者后的括号内。

A《农书》     王祯(     

B《窦娥冤》     司马光(     

C《资治通鉴》     关汉卿(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西周为稳定政局,巩固疆土而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3)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2)《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读材料二图片,指出其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3)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